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模糊油价?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05:13  今日早报

  模糊油价?石油巨头意在“浑水摸鱼”

  □余丰慧

  国家发改委依据5月初颁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于7月28日宣布成品油价格下调后,被业内视为发改委严格执行定价机制的风向标。笔者曾撰文指出,两大石油巨头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一定会使尽各种手段“反扑和对抗”。不幸言中。

  一位中石化人士告诉记者,现行的调价机制过于透明,可控性低。“每次到了价格调整窗口期,价格管理部门和两大集团都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时,市场可以轻易计算出调整的幅度和方向,导致市场力量提前作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中石油、中石化的终端销售。”两大集团建议,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模糊化处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包括成品油价格计算方法、启动调价时的涨跌幅度等都需要调整。

  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要求是公开、透明、讲规则和诚信,这是保证充分竞争和公平合理的基础,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市场经济体制里,建立各种规则、法律,一定程度上说,都是与不公开透明的暗箱操作、反公平公开的各种垄断作不懈斗争的过程。不公开透明是市场经济一大忌。还没有哪个市场经济体制嫌自己产品价格形成过程太透明的。因此,两大石油集团竟然嫌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太透明”,真是咄咄怪事。这反而恰恰说明,新机制戳到了两大巨头的痛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垄断地位。

  两大巨头建议“模糊化”处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无非还是要维护其垄断价格的高利润而已,无非是想从“模糊化”中浑水摸鱼罢了。“办法已经公布,我们并不指望回到过去那种完全不透明的调价模式中去,但至少要使价格管理部门和两大集团在调价方面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一位中石油内部人士说。这真是垄断企业的“肺腑之言”。两大巨头的目的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新价格形成机制也确实存在一些缺陷。然而,其中一个缺陷是有利于两大巨头的,即“原油加成本”的基本原则。这使得石油企业的成本不必受国际成品油价格的约束,是个确保回收成本实现利润的“不亏损”式定价原则。这实际上是发改委为了两大巨头的利益,违背市场规律而确定的机制。真正市场经济体制里,哪有“旱涝保收”的价格形成机制?无论从幅度和绝对金额上说,今年两次下调油价都远远小于上涨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是“涨得多,降得少”。其目的就在于使得两大巨头“保赚不赔”。尽管如此,两大巨头仍然不满意,仍然有意见,足见其“贪得无厌”之心态。

  新油价形成机制确实存在着滞后的问题,即:调价时,国际油价走势与调价方向也许已经出现背离。这给投机提供了温床,出现了囤油待涨的情况,给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但是,这绝不是因为太透明的原因,也不是要进行模糊处理、糊弄消费者的理由和借口。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缩短油价调整时间,比如由现在的22个工作日调整为一个星期,使投机行为失去足够的时间空间,使投机分子很难把握和应对。当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哪种市场,完全杜绝投机是不可能的。从市场经济诞生那天起,投机行为就一直伴随。

  新油价形成机制不是太透明而是透明得还不够,嫌其太透明是反市场经济的垄断思维。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