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告别暂住证 昆明迎来“居住证”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09:30  生活新报

  

告别暂住证昆明迎来“居住证”时代

  居住证制度推行后,外来人员子女有望享受和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

  记者 徐蓉 统筹:记者 曹红蕾 采写:记者 曹红蕾 实习生 张婷

  8月1日晚7时许,刘秀琼背着鼓鼓囊囊的行李,来不及再看一眼这个城市,跟着丈夫匆匆走进昆明火车站。20年前,她跟着同乡从四川老家来到昆明,一度曾梦想着成为城市人。而就在“办居住证满5年可落户昆明”将成为可能时,她却选择了离开。 刘秀琼走的这天,大理姑娘王英摇一摇手中的居住证说,对居住证制度带来的改变,她拭目以待。

  近日,昆明户籍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意味着昆明将废除暂住证制度,全面施行居住证制度。意见稿规定,符合一定条件,持有居住证满5年,就可以落户昆明。并规定了包括房屋租赁、劳动社保、计生、教育、公共交通等诸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从居住证到暂住证,外地人距离户籍居民还有多远?户籍政策的放宽,意味着大量流动人口的进入,昆明,准备好了吗?

  居住证“试水” 落户不是梦

  7月30日前,昆明严家地城中村一个不足10平米的理发室里,没有招牌,只有两块大镜子、两个座位。理发师兼老板就是刘秀琼,她和丈夫、儿子就住在不足15平米的里屋。这里每个月的租金是230元钱。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工涌向城市。1990年春天,19岁的“川妹子”刘秀琼跟着大批的打工者从老家广安农村出发,来到了昆明。 起初是在饭馆端盘子洗碗、然后是售货员、发廊帮工,刘秀琼作过的工作她自己也数不清,就像“政府要求办的证件”一样数不清,她说。“刚来时是要办暂住证、就业证、婚育或未婚证,有时忘带了,见到警察就要跑。”

  刘秀琼一度想嫁个昆明人,起码能把户口迁到昆明,但一直事与愿违。她并不知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横亘在中国城乡之间的户口藩篱开始出现松动。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政策,改变城乡二元制的现状,逐步降低“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户口间的待遇“落差”。

  后来刘秀琼认识了同来打工的一位老乡,结了婚。丈夫帮人在工地上干活,两人月工资加起来1000多元钱。“落户是要买房子的,我们买不起房子,也就不想了。”儿子出生后,被送回老家上学。

  最近,她听说办居住证可以落户了,但她始终觉得,能拿到城市户口是那么遥不可及。

  其实落户的梦想已接近现实。《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将于8月10日举行听证会。据草案规定,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有合法职业或稳定经济来源,近2年内无行政拘留处罚记录、近5年内无犯罪记录,同时,持有居住证满5年并按时签注,那么,他就可以申领昆明常住户口。意见稿还承诺了包括房屋租赁、劳动社保、计生、教育、公共交通等诸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该规定公布之日起,《昆明市流动人口IC卡暂住证管理暂行规定》废止。这意味着昆明将彻底告别暂住证时代。

  暂住变居住“换汤不换药”?

  [1]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一字之差,附着在上面的身份和权益却有天壤之别。”对于意见稿,25岁的王英有自己的看法,她说起码体现了你不是在这个城市暂住了,不再是“二等公民”。王英是大理宾川县人,在北方一所大学读法律,3年前回到昆明,在一家外企做法务人员,月薪3000多元。

  “居住证制度可以改变本地人对流动人口的认识,增强我们这些外地人的归属感。”她说。

  昆明市政府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居住证制度相对于暂住证呈现出的是新的管理理念。首先它淡化户籍观念,更加“人性化”。居住证强化“居民”意识,而暂住证强调“外来”概念。

  此外,较以前的暂住证,意见稿里规定了10项持有居住证者能享受的“公共福利”。其中包括: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参加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类免费培训;子女享受计划基础疫苗免费接种;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享受各类投资创业优惠政策等。

  对于办理子女义务教育入学这项措施,王英很拥护。她说制度已经在实施,“最近昆明有120多个报名点可以接收外地孩子入学,这两天正在报名。将来对外地孩子的教育扶持应该会更多。”

  但王英同时表示,意见稿中承诺的几项福利缺乏实质意义。比如“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她说这个政策两年前就有了;而对于“子女享受计划基础疫苗免费接种;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技术服务”这项,她说:“这是国策,怎么成了有居住证才有的待遇了?”

  不单是王英,不少人对居住证制度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居住证和暂住证换汤不换药,是暂住证的“升级版”。有人说,“居住证制度在法理上具有违宪性,违反了迁徙自由和居住权。”

  城市应反哺 留住“候鸟”

  刘秀琼一家最终决定回四川。几个月前她听说,租住的严家地村被列入了昆明城中村改造,不出意外,年底就要拆了。“不想再搬来搬去的,年纪大了,还是回老家吧。”刘秀琼说。

  目前,昆明市共150万流动人口,而这些最低月薪不超过1000元的“刘秀琼”们,是昆明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把人生的“黄金时间”给了城里,把他们结婚生子、培养下一代和养老的成本留在了农村,却因为户口问题,难以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利益。

  没有自己的住房和户口,不能从银行中获得贷款以经营更好的生活。找不到工作时,生活会失去一切保障。一旦周围环境有变,这些“边缘人”的第一选择是离开。

  和刘秀琼不一样,年轻的王英选择坚守,她愿意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并有信心获得这座城市的认可。目前最令她不平衡的是工资单上的扣税栏,每个月都要扣除100至200元钱。“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公民之所以应该纳税,是因为公民通过纳税来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完善的社会福利,这是一种等价交换关系。” 王英说,“我们在昆明纳税,为昆明的城市建设作贡献,而我们的权利却没有完善的保障,这样不公平。”

  不平衡的不仅王英一个。学者何三畏早在3年前就发表文章《谁说我们的纳税意识有那么高》。他说他很没有纳税意识:“我们的税收都是怎么用的?把税收拿去建楼堂馆所,而我这个光荣的纳税人还是城市的暂住户。”

  王英说,从暂住证到居住证,她都按政策办了,并且按时签注。对于居住证上承诺的待遇,有待相关部门细化,能否真正实现突破,给予城市建设者合理的反哺,她拭目以待。

  “居住证是过渡性措施”

  经济学家盛洪认为,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就是我国的公民实际上获得了流动的自由;这种自由恰是我国近二十年来出现经济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昆明早在2005年就放宽了户籍政策,将暂住证都改为了居住证,而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地也都陆续推出了居住证制度。 “中国这样一个资源少,人口多的国家,城市要搞现代化,一段时间内社会必然二元。”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慧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目前公共管理无法回避的问题。

  中国著名户籍制度研究学者、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星斗也认为,长期以来,户籍制度严重束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很有必要打破户籍坚冰。“最理想的当然是彻底废除户籍制度,但是目前还不能做到,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系统工程,实施居住证制度是一个过渡性措施。”

  胡星斗还认为,现有条件下,实行居住证制度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很大好处。外来人口享受市民待遇后,不再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开始从廉价的劳动力转变成产业大军的一员,这是对产业升级的保障。“居住证制度不仅仅是保障公民平等权利的表现,也不仅仅是打破户籍制度的坚冰,同时也是为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奠定基础。”

  此外,他认为,从暂住证到居住证, 包含了赋予国民待遇的深刻含义,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进步。一位外来务工者在获得所在城市居住证后,同时又不用把户口迁到城市。这样,他在现阶段,还可以享受其户籍地政府规定的附在当地户口上的各项政策,比如农民可以继续保留在老家的宅基地、耕地等等。

  “居住证是有限的进步。”学者周东飞表示,“农民变居民”没有改变城乡之间的权利落差,“暂住变居住”也无法扭转地区之间的利益格局。只有当人口不再分本地外地,利益从户籍凭证上彻底剥离的时候,中国人不再因城乡地域而分三六九等,户籍制度的改革才算成功。

  “城中村”和村中人

  

  

  

  刘秀琼告诉记者,严家地城中村里约80%都是他们四川人,来自广安一带。在这个村里,他们努力像城市人一样生活,但呈现出的仍是农村的生活状态。不出意外,今年底,政府就要对这个村“动刀”。像刘秀琼一样回老家的人不多,更多的人打算到时搬到呈贡、六甲一带,新螺蛳湾旁边。“到那里后我还是卖菜。”刘秀琼的老乡杨二兵(音)对记者说。

  在昆明主城建成区249平方公里范围内,像严家地这样的城中村有336个,常住人口达76万,居住用地面积19.5平方公里。二环路内,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近10万人。 “一场大火,这里就是火化场;一次地震,这里就是坟场。”市委书记仇和说。2008年2月,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用5年的时间完成昆明建成区内336个城中村的重建改造。

  据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相关人员介绍,此次《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一个目的就是为城中村改造等建设报送准确的人口信息。意见稿强化了居住证的信息采集功能,将公安、劳动、教育、计生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整合,打造一体化的人口信息管理平台。

  治安管理支队相关人员介绍,昆明像严家地城中村这样的“老乡村”很多,人口复杂、治安差。据统计,昆明市区的城中村里约有14万间出租房。他说,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盗窃、“两抢”等犯罪率也增多,有很大一部分受害者也是流动人口。意见稿的出台,也是为了采集精准的人口信息,更有力的打击犯罪。同时,意见稿将出租屋主纳入流动人口管理范围,强化了出租屋主的义务,将更有利于维护昆明治安。

  昆明居住证的前世今生

  1985年

  公安部1985年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标志着全国统一的暂住证制度的形成。

  2000年

  《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施行,规定拟暂住3日以上30日以下的流动人口,须在到达暂住地3日内,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

  2003年

  孙志刚事件使得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社会各界对改革暂住证的呼声日益高涨。昆明开始施行IC卡暂住证管理制度,并加紧对暂住证制度改革的研究。

  2004年

  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对办理IC卡暂住证的流动人口拓展服务范围的工作意见》,提出,对持有IC卡暂住证满5年,有城市生活基础,或对昆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人口,经本人申请,可给予办理昆明市城市户口。

  2005年

  《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出台,把2000年《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中的“暂住证”改为“居住证”,相关规定基本未变。2000年施行的《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2009年

  2009年7月,《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待听证实施后,IC卡暂住证管理制度同时废止。标致着居住证制度的全面实施,昆明进入居住证时代。

  新闻纵深

  昆明还能容纳多少人?

  王英住在昆明市新迎小区,而供职的公司则在西山区政府一带。每天王英要花1个多小时坐公交车,她已经对经常性的堵车深恶痛绝,她也常听本地的同事抱怨,昆明越来越挤了。

  根据今年1月昆明市人口计生委发布的《昆明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在2010年底昆明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688万人左右,比2005年底的608.57万人,在规划期内净增加79.55万人,年平均增加15.91万人。在净增加的人口中,85%为域外迁移流动性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昆明目前有流动人口150多万,市区有130多万。农民工约占流动人口的70%。居住证制度的放宽,是否会突破昆明的人口极限、打乱昆明市的人口规划?

  昆明市规划局副局长周峰越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世纪初,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2020年云南的城市化率达到50%的目标。我省总人口为4300万人,这也就意味着,将有2150万人住进城市。而昆明是云南省市区非农业人口唯一过百万的城市,因而也是云南省唯一特大城市。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曲靖,市区人口仅有30多万。

  “昆明作为核心城市,其吸引力过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涌进昆明,这是无法控制的。”周峰越说,目前的昆明主城区,已呈现饱和之态。

  市委书记仇和也曾在多个场合说过,昆明是云南唯一特大城市,发展首位度、经济集中度、产业支撑度、社会集聚度在全国省会城市几乎绝无仅有。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都集中在昆明,而且集中在昆明二环以内。在人口、资源等方面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去年昆明最新的城市规划出台,未来昆明的城市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将在主城的基础上,发展呈贡新区、 空港经济区。届时昆明将有3个中心城区,它们的总人口将占到昆明全市人口的73%,将成为昆明的发展核心。 按照规划,主城将降低城市人口密度,减轻城市压力。“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然会带动一部分人口进行迁移。”周峰越说。

  资源匮乏下的移民隐忧

  “一个人,一滴水。”王英对电视台的这个公益广告印象深刻。昆明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据调查,昆明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约270立方,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八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昆明市区人口将达450万人,年用水量将超过20亿立方米,而目前的用水量仅7.7亿立方米。

  水资源紧缺,土地资源也吃紧。从目前昆明存量土地来看,一、二环内已经基本不可能再有其他形式的土地供应,因此,城中村改造也将使二环内位置较好的土地供应推向市场。根据相关规划,未来5年内昆明的土地供应将以城中村土地为主。336个城中村,意味着5年昆明主城区将“新增”20平方公里的黄金地块,新增30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但这些“增加”的土地,是否能满足越来越多人口的需要,答案还不得而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