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0古瓷片述说“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15:20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丁肇文)近300件精美的古代瓷片,今起在位于西三环北路万寿寺内的北京艺术博物馆公开展出。这些瓷片的年代自唐、宋、辽、金、元,直至明中期,时间跨度长达900余年;而瓷片的产地则包括河北定窑、磁州窑、北京龙泉务窑、河南钧窑、云南建水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等东西南北十余个窑场。更为奇特的是,烧制年代和产地相差如此悬殊的这批瓷片,居然都来自同一个出土地点——西城区前毛家湾胡同。

  专家介绍,2005年7月,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毛家湾胡同1号院内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在铺设供暖管道时发现大量瓷片。当年7月25日至8月3日,短短十天的时间,经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人员的精心发掘,共出土瓷片100余万件。毛家湾瓷器坑不仅是北京历年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在国内也十分罕见,堪称北京的地下瓷器“博物馆”。

  此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历时两年多,从瓷片堆积层研究分析入手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整理,出版了《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发掘报告》,揭示了毛家湾出土瓷片的价值:这批瓷片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出处分布广,充分体现了北京作为辽金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业繁荣,交通便利的历史盛况。同时,这批瓷片不仅器类齐全,而且釉彩品种繁多、纹饰题材丰富,是一般窑址和沉船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一些带款识的瓷片十分珍贵,既可作为每个时期的鉴定标准器,又印证了以往一部分古陶瓷学者对传世瓷器断代的认识。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批瓷器大多是古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实用器,涵盖了日用瓷、陈设器、建筑用瓷等范畴,普遍带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今天的展览共撷取毛家湾出土瓷片近300件,分为《瓷窑寻古》、《景德独秀》、《青花居首》三个单元,将带领观众回到考古发掘的现场,探讨毛家湾瓷器坑的年代、性质和形成原因,从瓷片的时代、窑口、品种等角度全面展示毛家湾考古发掘成果。同时,由于毛家湾瓷器坑至今仍留下了许多谜团,比如百万瓷片中釉彩品种繁多,为何独缺“釉里红”?瓷器坑是古代城市的分类垃圾,还是瓷器码头的堆积物?为什么出土的都是瓷片,是地震造成了瓷器的破损吗?观众可以在参观展览的同时,试着探讨这些待解的迷局。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4月20日,展览期间还将推出毛家湾独立品牌的展览衍生品,并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及现场鉴定活动。J144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