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龙潭区自编作物栽培技术送到每个“农家书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1:18  新文化报

  日前,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官地村的王志忠一大早就往村里的“农家书屋”跑。一进书屋,就在书架上翻来找去。

  原来,他家大棚里育的水稻秧苗这几天总是打蔫。他立即找到村里的明白人,可大家凭经验各说各的,让他心里更没底了。这时,他想到了“农家书屋”。

  在龙潭区,像老王这样受益于“农家书屋”的农民还有很多。在江密峰镇的塘房高家村,村民每次路过书屋,只要有时间,都会进去看看,找些需要的书籍。一些农民还随身带着小本子,随时记录相关知识。

  为引导农民在农闲时学知识、学技术,龙潭区筹集40多万元,给农民购置了最急需、读得懂、用得上、能够帮助他们增收致富的实用技术类图书2000多册,光盘300多盘,连同农村科普、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出版物一起,及时送到全区的20个“农家书屋”。

  龙潭区还组织相关部门编写了《水稻节本提质增效栽培技术要点》、《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多项适用推广技术的小册子,一并送到每个“农家书屋”。

  如今,龙潭区已建成“农家书屋”20家,预计年末可达46家。这些“农家书屋”给龙潭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江北乡八家子村村民赵翠英是养猪大户,通过在“农家书屋”学习,转变了饲养方式,引进优良仔猪品种,增强疫情防控措施,增加了收入。村里部分富余劳动力也通过到书屋查找信息,发展起餐饮、娱乐等非农经济,找到了致富门路。

  江密峰镇蛤蟆河子村村主任陆金良深有感触地说:“书屋建成后,村里打麻将的少了,看书的多了;在家闲聊的少了,学习科技知识的多了。”本报记者 王小野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