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剑英:开国元帅 广州首任市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1:43  金羊网-新快报

  

叶剑英:开国元帅广州首任市长
1949年11月11日下午,叶剑英、方方等党政军负责人在市人民政府门前检阅解放军炮兵队列。炮兵队伍缓缓驶向阅兵台,其后是炮兵部队的摩托化步兵,然后十辆卡车牵引的美式榴弹炮,一辆又一辆,隆隆而过。20多万市民组成的欢迎行列从汉民北路一直排到泰康路、一德路。

  

叶剑英:开国元帅广州首任市长
■1949年,叶帅(右二)在广州市人民政府门前检阅大军。

  

叶剑英:开国元帅广州首任市长
■1950年,叶剑英在越秀山上演讲。

  

叶剑英:开国元帅广州首任市长
■学生们经常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悼念叶帅。

  

叶剑英:开国元帅广州首任市长

  

叶剑英:开国元帅广州首任市长
■《南方日报》对广东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报道。

  

叶剑英:开国元帅广州首任市长
大将陈赓

  “我们要建设人民的广州”。

  “不怕事前不研究,就怕临事不研究”。

  ——叶剑英语

  1949年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成立,叶剑英为主席,方方、古大存、李章达为副主席。1949年11月27日,广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市政府召开,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广州市市长叶剑英在讲话中号召:“我们要建设人民的广州。”

  叶帅阅兵

  时 间:1949年11月11日

  地 点:连新路广州市政府门前

  ■新快报记者 黄越尧

  1949年10月20日,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军字第一号令: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电令内开:“广州市及其近郊国民党匪军业已肃清,为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安宁,确立革命秩序,特令在广州市原辖区内实行军事管制,成立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并任命……叶剑英为主任,赖传珠为副主任”……

  从这一天起,叶剑英真正成为了这座南方城市的“老大”。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叶剑英更成为新中国首任广州市长。

  当上市长没多久,叶剑英就到国民党时期的一个刑场去了一趟。在这个叫做红花岗的地方,他凭吊了许久。不久后,他把这块地方定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1927年12月11日3时许,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人领导着3000余人,分别向广州市各要点发起突然攻击,市郊2万多名农民也同时起义。国民党军队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疯狂反扑。起义军不敌,1000余人于13日晚撤出广州。国民党军对未及撤离的起义军和拥护革命的群众进行血腥镇压,惨遭杀害者达5000余人。国民党在红花岗挖一大坑,将尸体草草掩埋。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年轻的叶剑英损失了同样年轻的战友张太雷——他的遗体至今仍未找到;还有周文雍——他被捕后,与陈铁军举行了“刑场上的婚礼”,从容就义……

  没有多少史料描述过当时这群年轻起义者之间的友谊,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迟暮之年的叶帅,总对家人念叨着:我很想回到与我在广州起义中并肩作战、最终英勇牺牲的战友身边……

  所以,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何刚当上广州市“老大”的叶剑英,会如此急迫地为他的战友们找一块葬身之所。

  对于叶剑英来说,广州是一个和他“纠缠不清”的城市:在这里,他作为国民党员,追随过孙中山,并保卫他从陈炯明的炮火中脱险;参与了筹办黄埔军校,出任教授部副主任;他还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成为其嫡系部队的高级军官。

  随着蒋介石公开与共产党决裂,叶剑英与蒋介石也决裂了,在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最低潮时加入了共产党,当年12月就参加了广州起义。

  在广州起义失败后的第22年,他终于回到了这座城市,并成为这座城市的市长——难怪他会写下“百战归来意气雄”的诗句。

  1986年叶帅逝世之后,他的家人遵从他的遗愿,将他的灵骨从北京送回广州,埋葬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从此,叶帅在广州落叶生根,他的在天之灵,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庇佑着这座英雄城市。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遍栽英雄树,每年春天,公园里花红如火,霞映天际。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供市民休闲玩乐的公园。也许,每天在这里散步的市民,没多少人会记得80多年前的那场大屠杀了,因为现在这里是那么和平安详。但我想,叶帅和他的战友们对此是不会介意的,因为他们浴血奋战英勇牺牲,为的正是这个城市永远和平与安详。

  叶帅与广州的三段情

  1927年12月,当时在黄埔军校任职的叶剑英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起义失败,他痛失张太雷、周文雍等战友。此战对他可谓刻骨铭心。

  1949年10月28日,刚解放的广州成立广州市人民政府,叶剑英任广州市市长。当上市长没多久,他就把广州起义战友们长眠的旧刑场红花岗,定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在任期间,他重修了海珠桥,改善了珠江两岸的交通;创办了南方大学,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

  1986年10月22日,89岁的叶帅在北京逝世。十天后,他的家人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将他的骨灰送回广州,并于一年后葬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叶帅于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获哥伦比亚众议院授予的特级大十字民主勋章。

  敌特猖狂 屡屡谋刺叶帅

  1950年,败退在台湾的国民党向大陆派遣了大批间谍特务,开出“杀死一名部长,奖励十条黄金”的价码。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叶剑英是谋杀的重点对象之一。

  自首特务爆出大阴谋

  1950年4月间,常年驻扎在香港的台湾特务黄强武与钟嘉、陈星群、梁中华等四人来到广州伺机暗杀叶剑英。暗杀方案一是趁叶剑英坐“珠江轮”到西郊、黄埔视察时,乘快艇接近“珠江轮”,然后往船上投手榴弹将船炸沉。第二方案是让混进西园酒家当厨师的特务,给叶剑英的饭菜中投毒,并在座椅下面安放定时炸弹。他们还在酒店门外埋伏了特务,如果前两种方法没有得手,就在叶剑英出门时,向叶投掷手榴弹。

  当时我方早已接到情报,有所防范;而在最后时刻,暗杀小组主要成员钟嘉,因过度害怕,于一天深夜悄悄来到广州市公安局侦查科,将暗杀叶剑英的阴谋计划和盘托出。不久,在叶剑英的直接指挥下,黄强武特务团伙被打掉。

  两个月内连遭三袭击

  1950年,叶剑英还曾多次遭遇暗杀——1950年5月31日晚9时,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解放北路迎宾馆举行宴会,叶剑英也在现场。国民党特务从院子的北围墙外扔进来一枚炸弹,炸弹在院子里爆炸,幸叶帅无恙。

  6月20日晚,特务又在叶剑英办公地引爆一枚自制罐头炸弹,也无人伤亡。

  不久,叶剑英在乘车返穗时,藏在一辆卡车中的特务向叶剑英开枪,由于司机躲避及时,叶剑英才没有受伤。

  广州市公安人员认定三起案件均为同一伙案犯所为,侦查中发现,在市军管会斜对面的一栋两层楼的楼顶上,竖起的一根电台专用天线,这成了一条重要线索。公安人员通过侦查,证实三起案件都是潜伏在广州的特务组织“华南办事处”杨山站第四组组长兼“广东三角洲反共救国军自卫军第九独立支队”上校支队长陈正一伙干的。6月23日,陈正等23名特务被抓获。

  海上埋伏抓狡猾台特

  据资料显示,从解放到1951年夏,台特务机关共向广东派遣特务5300多人。1952年3、4月,广州市公安局连续截获台湾“保密局”指令电报,电报命令在华南活动的军统特务赵一帆及其叔叔赵其休暗杀叶剑英。

  赵一帆和赵其休是两个老牌特务,他们谎称已进入珠江三角洲新会、江门一带,实际上依然藏身在香港。

  1952年7月中旬,赵一帆向台湾“保密局”报称他已获得叶剑英在广州的准确地址、汽车车牌号码和每天乘车去省府上下班的时间。台湾“保密局”立即电示广州行动组在八一建军节采取暗杀行动。广东警方截获这些情报后,建议广州市政府取消在八一广场的集会活动。

  叶剑英坚持活动按原计划进行,并在庆祝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为保证叶剑英的安全,8月1日一大早,近百名侦查员化装成游人在广场出现。

  1952年9月24日中午,广东省公安厅侦查科长刘毖突然收到一份电报:赵一帆手持一本假护照于24日晚11时乘香港“德星号”商轮去澳门,护照上的名字为“赵持火”。从香港到澳门的船必须要经过公海伶仃洋,刘毖立即带快艇和扫雷艇赶赴公海,总算赶在“德星号”商轮到来之前,在通往澳门的海面上设下了埋伏圈。半小时后,“德星号”不得不停下来接受检查。

  “德星号”上共有2000多名乘客,为了蒙混过关,赵一帆与同行的人换了衣服,又与邻舱的旅客调换了位置。其实,这一幕早被我方的情报人员看在了眼里,刘毖用扩音器对乘客解释说,检查的目的是搜查一个伪造人民币扰乱金融市场的逃犯,并当众喊“赵持火”,让他出列接受检查,就这样赵一帆被抓获了。

  元帅英灵庇佑南国花城

  ■新快报记者 陈琦钿 实习生 蔡莹文/图

  “那天,我独自跑到农讲所给他鞠躬。当时吊唁的人好多,排了很久的队才轮到我……他的灵堂?你还是别问我了,太简朴了,简朴到我现在都记不得都摆了啥、挂了啥……”现任农讲所所长卜穗文所说的“他”,指的是开国元帅叶剑英;“那天”,是指叶帅设灵堂于农讲所接受公众吊唁的日子,那时候,卜穗文还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伙子。

  生于广东梅县、叱咤大江南北的叶帅,最后选择长眠南国花城。对于这个决定,至今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费解。

  “他想回到广州起义中与他并肩作战,英勇牺牲在长堤上的战友身边。那段记忆,叫他刻骨铭心……这就是他的遗愿,老人生前曾多次向家人表达。”同时身兼广东叶剑英研究会理事的卜穗文,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才说出缘由。

  一张张的旧报纸,将记者的思绪带回了23年前。1986年10月22日,89岁的叶帅在北京逝世。10天之后的上午11时,移送叶帅灵骨的专机徐徐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机场下了半旗。

  手捧骨灰盒的,是叶帅的儿子叶选平,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兆国在旁亲自护送。只装饰着黑纱和白花球的灵车,在五辆摩托车和一辆警车的引领下,缓缓驶向农讲所。

  开国元帅的简朴灵车就这样缓缓开进市区,没有封路,没有前呼后拥,没有鸣笛开道……但当天的迎灵阵容又是最隆重的——因为,大家都来了——

  从白云机场到农讲所,整一路,街道两旁,数以十万计的人群都在默默致哀。灵车所到之处,喧嚣立止,市区气氛一片肃穆——怎么样的葬礼,能比整个城市的民众一起哀悼更隆重呢?

  在旧报纸中,记者终于看到了卜穗文所说的那个“简朴到记不得”的叶帅灵堂的模样:它设在农讲所的大成殿(礼堂)内,巨幅遗像前放着家属献的花圈,上方一幅黑底白字横额,写着“沉痛悼念叶剑英同志”,灵堂对面一条横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叶剑英同志永垂不朽”。仅此而已。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林若主持了“灵骨临时安放仪式”。之所以要临时安放,是因为当时墓园还没选好。叶帅灵堂在大成殿公开接受群众吊唁,七天内来了十万人。之后,在一个班战士的驻守下,叶帅的灵骨一直静静地躺在农讲所的接待室内,一躺就是一年。

  为什么叶剑英的灵堂和灵骨存放地都设在农讲所?卜穗文认为:“于公于私都在情理之中——第一,叶帅曾是农讲所筹备委员会的主任,农讲所可以说是叶帅一手办起来的;其二,农讲所曾是几位中央领导人的灵堂设立地,毛泽东、周恩来在广州的灵堂都在农讲所……”

  在农讲所里等待了一年之后,叶帅灵骨的墓址终于敲定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只有这里,才能一圆叶帅和弟兄们再聚的夙愿。

  墓碑落成当天,1987年10月22日上午8时,叶帅灵骨由灵车移送,从农讲所出发,前往烈士陵园下葬。

  车队出发后不久,天竟下起雨来,热闹的羊城平添肃穆。

  仪式依旧非常简单,但迎灵时的那一幕又出现了——灵车在中山路缓缓经过时,沿途正赶路上班的市民都停了下来,收起雨衣雨伞,冒雨肃立路旁,目送叶帅最后一程。

  创办南方大学

  叶剑英准备南下接管广州时,中央让他到广东办一所革命大学,毛泽东将学校定名为“南方大学”并题写校名。

  广州解放一个多星期后,10月23日,叶剑英决定成立南方大学工作委员会,自己当主任,方方等当副主任。南方大学的校址就定在石牌国民党的总统府(见右图。即今华南师范大学)。

  1950年1月5日,元旦刚过,第一期3000多学员正式开学了。那天,作为校长的叶剑英给学员们讲话并亲笔题词:“大家同心协力,为办好一个南方大学而奋斗!培养干部,扩大影响。”

  南方大学从1950年1月1日开学,到1952年5月18日最后一批毕业生离校,共招收四期学生,共有18320名正式毕业生从这所大学走出,同时还有1200多名教职员从这所大学走向各地。

  “疍家”从此消失

  解放以前,广州市珠江河段停泊着10205艘大小船只,聚居着50708名水上居民。水上居民被称为“疍家”,处于社会最底层,极端贫困之余,还受尽压迫歧视,他们没有上岸穿鞋、在陆上居住、同陆上的人通婚、上岸读书的权利,还经常受警匪恶霸的残害,苦不堪言。他们长年生活在木艇上,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都极其恶劣,婴儿死亡率达到40%~46%。广州解放后,广州市第一任市长叶剑英在广州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郑重地说:“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消对水上人民的歧视……”

  这届人民代表会议根据叶剑英的提议,正式通过取消“疍家”称号的决议。“疍家”从此消失,水上居民翻身解放,生活不断改善。现在,所有水上人民已搬迁到陆地上居住。

  大时代

  1949年10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与随后成立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合署办公。军管会主任叶剑英,兼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国民党政府在广州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贪污腐败成风,特务土匪猖獗,烟赌娼寮遍布,社会治安混乱,物价极不稳定。国民党政府还时时派飞机轰炸和骚扰。

  1950年3月3日,敌机轰炸黄沙码头,炸毁附近一批民房,死伤平民数百人。

  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28日正式成立后,11月初便一举扫荡了赌场、妓院100多处,随后又扫荡赌档1000多处,收容近2万名妓女组织劳动就业,扣押反革命分子960多人,收缴各种枪支3900多支。经过艰苦的斗争,广州市社会治安趋于稳定,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

  大将陈赓

  挥军解放广州歼灭逃敌4万

  1949年10月14日,陈赓指挥第4兵团协同15兵团解放广州;10月26日指挥所部在阳江、阳春地区歼灭广州逃敌4万多名。10月21日抵广州。

  陈赓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来!让我们一起讲述一段历史

  读者们:

  您对今日的话题有话要说吗?您有相关的图片和故事希望分享吗?欢迎马上来稿或来电,我们将择优刊发,有价值的资料转交广东省档案馆颁证收藏。

  新快报·广东省档案馆热线电话:020-87502571 020-87509692-2537

  本专题版面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广东省档案馆提供。个别图片作者不详,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