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流乞人员“骗住”拟终止救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2:35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温薷)目前,城八区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寄宿,全部由4个近郊区承担;救助站和警方联动并实施指纹检测,如遇“骗住”可能对其终止救助。

  逢重大活动救助站可能“满员”

  昨日,记者从救助管理部门了解到,北京市城八区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寄宿工作,均由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个区承担。据一名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由于地处闹市区、居民区,因此只成立救助咨询站,主要提供车票、短程路费等现场救助。

  4个近郊救助站的床位数均超过100个,“平时还是有富余的。但逢重大活动时期,城四区的流乞人员大量向近郊救助站输送,就有可能满员。”该负责人说。

  指纹检测可显示救助“履历”

  “有的流浪者今天到这里求助,明天换个名字又去了其他救助站。”海淀区救助站赵站长表示,为防止“骗住”,救助管理部门已同公安联网,对流乞人员进行指纹采集。指纹输入系统后,救助平台可显示流乞人员的情况,及被救助“履历”。救助管理部门将视具体情况酌情解决,如果流乞人员被认定故意“骗住”,救助站可能终止救助,并由民警介入调查。

  目前各区县救助部门已形成同公安、城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石景山区救助站的李站长称,该区为城管队员配备“城管通”,队员执勤遇到流乞人员可随时同救助站联络。已有50多名流乞人员通过城管队员接受了救助站帮助。

  ■ 追访

  是否“家庭寄养” 北京尚未定

  北京市救助管理中心称,预计国庆后制定流浪救助新举措

  本报讯(记者温薷)根据民政部等五部门最近联合发布的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意见,符合条件的流乞人员可安置到社会福利机构,并开发社会代养、家庭寄养等社会安置新模式。对此,北京市救助管理中心昨日称,尚未接到文件,预计国庆后将会同公安、财政等部门,制定流浪救助新举措。

  “家庭寄养对于流浪儿童是好事,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昨日,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表示。不过,一位救助站站长称,北京和一些省市不同,流浪乞讨人员中的未成年人员是单独区分对待的。对于身体基本健康、智力比较正常的3至18岁的人,均送往第一、第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可以说,北京流浪儿童并没有为救助站增添床位压力。

  今年,北京市拟在大兴区筹建救助管理总站,主要针对未年成流浪人员实行救助,预计提供900张床位。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