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每天翻翻“民情日记”看看啥事还没办(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2:35  华商网-华商报

  

每天翻翻“民情日记”看看啥事还没办(图)

  社区工作人员每人一本社情民意本,及时记录社区民情 本报记者 董国梁摄

  本报讯(记者 马群通讯员陈新建李栋)怀揣小本,走街串巷,谁家有困难,哪家要帮扶,居民大事小事都要详细记录……半年多来,西安市碑林区东关南街街道办12个社区“小巷总理”们的“民情日记”,成了社区民声民情的“晴雨表”。

  社区工作者

  记的都是“凡人大事”

  薄亚莉是大新社区居委会主任,这半年来,无论是到居民家走访、还是在社区遛弯,她都会带上笔记本,跟居民们聊天时不时往本子上写几个字。与她一样,东关南街街道办其他11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这半年来都是“本不离手”。

  昨日下午4时,记者在薄亚莉的办公桌上看到,一个黄白相间的笔记本里,每一页都详细记录着居民反映的事情和社区办理的过程、结果,末尾还有“体会感悟”,日期从今年2月到7月27日。父子闹矛盾、想装天然气……这些都是薄亚莉日记的内容。

  “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一本日记。”薄亚莉说,今年年初,街道办要求社区的工作人员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都要记“民情日记”。刚开始,很多社区工作人员心里还犯嘀咕,“咱心里有数就行,记下来干啥?”可时间一长,薄亚莉和其他同事已经养成每天翻“日记”的习惯,“每晚睡觉前,我都要看看日记,看看还有啥居民反映的事情没办。”薄亚莉说,有些事情看似琐碎,但对居民来说可是大事,大事小事都记录在案,再怎么忙心里都会记挂着。

  街办说

  希望“日记”快速传递民情

  “我们建立这个制度,就是希望能督促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们解忧。”东关南街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郭健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东关南街街道办推出了“民情日记”工作制度,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凡是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必须向居民作出解释,并向上级汇报,街道办在每周民情汇报分析会上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落实第一责任人具体承办,将解决方案及时反馈给居民。

  郭健说,截至目前,街道依据“民情日记”,已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00多件,他们还建立了目标考核机制,把“民情日记”活动纳入街道年终考核目标管理体系之中,希望让“民情日记”成为一条传递民情民声的“高速路”。

  居民说

  “做”比“记”更重要

  6月份,大新社区居民汤磊向社区反映,希望楼里能尽快安装天然气,社区工作人员记下事由,还留下联系电话,说会尽快回复,这样的举动让汤磊感觉自己“很受重视”。汤磊说,当时真不知道反映问题有没有用。没想到,社区工作人员一个月后打来电话,说会尽快协调,让楼里通上天然气。

  东关南街一些居民说:“要记更要做啊!”居民高平原说,老百姓把自己的难事、烦事反映给社区,社区能认真记录在案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结果”。居民们希望,自己反映给社区的问题,不光被重视,还能高效地给予回应和解决。大家反映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这才是居民们最关心的。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昨天下午下班我和赵军琴、权佳刚在小区门口看见一位老奶奶摔倒了,一旁的大姐把她扶起来,上去询问,老人已不能说话,我们找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樊大夫对她急救,随后向门卫询问老人家里的情况,得知老人叫魏培琦,家住3号楼,但具体门牌号不清楚。我想到社区正在进行的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可能会有老人家的联系方式,随后在信息内找到了老人儿子的电话。我们又拨打了120,很快老人被送进医院。今天,老人的儿子打来电话说,他妈妈已无大碍,表示感谢。我们提醒他为老人制作联系卡。放下电话,我想,居民的个人信息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社区的信息采集工作是多么必要呀。(金花社区 籍婧)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