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笔会签”约束“一支笔”乱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2:35  华商网-华商报

  领导干部财权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管理干部的难题。如何规范领导干部的财权,管好他们手中的“一支笔”,在我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年中,延安、铜川等地有着创新和探索。

  近年来,延安市推行的“五笔会签”制度成为预防和梳理领导干部腐败的一大亮点。据介绍,该项制度早在2007年就开始试行,2008年进一步完善,在延安市3199个会计核算集中报账单位,以及未纳入会计核算集中报账的事业单位、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财务管理中全面推行。

  据延安市纪检委副书记刘贵治介绍,该制度规定:各单位报销的条据由经办人员签字后,经报账员、财务负责人、纪检监察负责人依次审核签字,最后由主要领导或受主要领导委托的分管领导审批报销。对不设监察机构的单位,由党支部纪检委员履行会签职责;对不设监察机构也不设党支部的单位,由单位民主推选一名代表履行会签职责;对因编制少,达不到五人签字的单位经同级纪委、监察局批准可执行4人或3人会签。对不符合“五笔会签”要求的条据不得报账。

  他介绍说,“五笔会签”制度推行以来,2007年下半年,仅延安市本级与上年同期相比,不规范报账业务减少了479笔,涉及资金109万元;拒付不合理报账业务减少了458笔,涉及资金127万元。

  “钱的问题,是领导干部腐败的直接诱因。”铜川市审计局局长彭群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铜川市制定各项制度,建立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效机制,有效地约束了“一把手”财权过大的现象。

  据介绍,该市通过对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要求通过查阅会议记录、财务资料等,重点检查专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公用经费的安排是否纳入民主决策范围以及推行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每审计一个单位,纪检委都要对其进行回访,从而实现了再监督。 本报记者 孙建奎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