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好险,差点成了间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5:05  钱江晚报

  河南南阳市民王清向全市181个政府部门申请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打官司、投诉,啥招都用上了,7个月后才算拿到最后一个回复,王清称“我是纳税人,有权知道政府部门把我的钱花到哪里去了”。

  上至市政府、下至区蔬菜办公室,南阳市的这181个政府部门收到这位市民的申请时,恐怕有相当部分的“公仆”会感到诧异,这家伙是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给政府找麻烦。

  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5月1日出台,距今已1年有余,不少政府部门仍然抱着信息为什么要公开的思维不放。面对该市民要求信息公开的举动,这181个政府部门很少能做出有效亲切的答复,有的竟然还把人家当做了间谍,有这么明目张胆的间谍么?

  政务公开,说说容易做做难。不仅仅是会遭遇到民间申请热、政府面孔冷的问题,在政府选择公开的内容上,也存在“群众关心的不公开,公开的群众不关心“的错位。在一些政府部门的网站上,公布的都是大量的文件、会议、规范等等,老百姓最关心的一些政府采购、公共财政资金、土地出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却付之阙如。就比如王清最为关心的三公消费——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南阳市的各个部门都是顾左右而言其他,没做出正面回答。是不想回答还是无法回答?当纳税人想知道这些答案却无人告知时,难免给其留下想象的空间。

  车辆违章行驶,会有怒汉持板砖而起;政府把公共信息当宝贝秘不示人,将为百姓服务的行政机构当成自己的私家衙门,也会有王清式的小伙忍不住来问几个问题。在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中,很多政府部门都会遭遇到这样的诘问,正是这种鲇鱼式人物的存在才推动政府不断地以公开透明的方式亲近民众、赢得民心。

  不过,对政府部门本身而言,可不能推一推,动一动,早点把思维换一换,把信息为什么要公开,改成“信息为什么不公开”,让阳光照到权力运作、利益得失的每个角落里。多和咱老百姓交流交流,沟通沟通,老百姓才会发现:被琵琶遮住的那张脸其实不丑。

  ■董碧辉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