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与我的祖国(二):打短工·磨洋工·主人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6:58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我今年83岁了,在旧社会给地主打过短工,给日本人当过劳工,解放后,成了国家的主人翁,和大家一起把旧社会的烂摊子兵工厂,建设成了一个新型的国防工业厂。回顾往昔,感慨颇多。

  我出生在阳泉市一个小山沟,为填饱肚子,给地主打工,十来岁就下矿井背矿石,背篓比我还高。“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来了,矿石没人收,我跟着哥哥给日本人的瓷器厂干活。当时有句话叫 “不打勤、不打懒,单打不长眼”,就是说要会“磨洋工”,平时不干也行,只要日本人来了就赶紧装勤快。我那时还是个十二三的孩子,哪懂这些,有一回干累了刚伸了伸腰,就让日本监工看见了,上来就是一榔头,人被打昏了,脑袋也被打破了,晚上做梦吓得大哭,索性不干了。后来又下过煤矿、给日本人当过跑腿、学过电工,累死累活填不饱肚子。

  1947年,阳泉解放,我参加了革命,到晋察冀边区第三生产管理处 (1957年被批准第二厂名晋西机器厂,是晋西机器工业集团公司前身)工作。1949年,太原解放后,我们接到命令接管阎锡山的兵工厂——西北制造厂。听说要往太原搬,我们高兴极了。结果到了一看,荒草一人多高,野兔到处跑,厂房低矮破漏,不是说大城市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吗?原来,这个厂随着阎锡山东迁西迁,机器也散架了,设备也锈蚀了。

  新中国成立了,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工人们扬眉吐气,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党委动员全厂职工,把这个烂摊子建设成一个新型的国防工业厂。不到一年,我们恢复生产,试制了水车、鱼尾螺丝等民品,产值达六七百万元,涌现出不少革新能手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先进人物。后来,虽然经历了“苏联撤走专家”“质量整风、下马民品”“抓革命、促生产”等特殊历史阶段,但我们奋发图强、合力拼搏,建起了万人大厂。这靠什么?靠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扬太行、晋察冀老兵工的自力更生、勇克难关、艰苦创业的精神。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来,我们按照“保军转民”的要求,一方面上军品,一方面按照“工艺相近、产品相似”的原则上民品,当时开发的铁路车轴、压力容器、铁路车辆等产品都成了今天公司的主导民品。经历了生产上不去、生活也上不去的“文革”动荡,工人们非常珍惜工作机会,大家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出来,擦拭设备、粉刷厂房……军民品都在多项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为公司的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此后3年,公司推行经济责任制,在民品单位推行产供销“一条龙”管理体制。20世纪90年代末又筹划公司制改革,这些都对工厂在低谷中奋进、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公司抓住机遇,经过体制机制改革,走市场融资道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不但装备有了变化,产品市场份额逐步增长,出口也不断增长,铁路车轴先后出口美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多个国家,国内市场份额占到1/3,民品产值达20多亿元。

  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人的心情也舒畅了,这靠什么?靠的是党的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靠的是改革开放。

  从给地主打短工,到给日本人出苦力,如今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翁,个中差别,不言而喻。

  晋西机器厂原厂长 王肇文

  (尚慧辉整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