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报建议“熨平”60条小巷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7:07  沈阳网-沈阳晚报

  

本报建议“熨平”60条小巷路

  经过1个月的紧张施工,截至昨天,2009年的小巷工程一期已基本竣工。除去11条小巷、18个小区路因为临时增加了热力、燃气、自来水等配套工程没有完工外,沈阳市已有123条小巷、194个旧小区道路旧貌换新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报及本报读者的积极参与、报修下,在已完成的317条小巷中,有60条是在本报的建议下列入名单的;而通过本报征集的市民“义务监理”更是全程参与监督了工程的质量。

  市民监理小巷工程质量没说的

  “每次我到小巷工程的施工现场,都是‘微服’,也没亮身份,但施工方对我提出来的意见都很重视。”昨天,63岁的市民杨其云说起自己“小巷工程市民义务监理”的身份,仍然感到骄傲和自豪。

  今年6月底,沈阳市启动了2009年街巷路和老旧小区道路改造工程。工程启动当天,本报即开通了热线电话,邀请沈城老百姓报名担当“义务监理”,全程监督工程的质量。本报及市城建局还开通了报修电话,市民可随时报修家门口破损的小街小巷及小区道路。最终,共有80名市民成为“义务监理”。这些市民监督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小巷的施工现场进行了流动监督。杨其云大姐前后共“微服私访”了12条小巷工程的施工现场,她在皇姑区辉山路施工现场发现,工人们在铺设边石时线没有拉直。当她反映给施工方负责人后,工人们立即进行了改正。另外,本报开通的“小巷报修电话”也及时将沈城老百姓反映的破损的小巷反映给了相关部门。最终,皇姑区华山小区等近60条小巷及小区道路被城建部门纳入了一期整修名单中。这些小巷如今都告别了过去坑洼难行的历史,市民拍手称赞。

  配套工程与整修工程同时进行

  在今年的小巷工程中,记者注意到,工程最大的亮点在于:先地下、后地上,配套工程与整修工程同时进行,避免形成新的“马路拉链”。

  针对一些小巷在进行整修的同时,还要对小巷的地下管网实施改造,新建排水、电力、通信、供热等工程,市指挥部及时与相关权属单位进行沟通,先进行地下管网的新建与改造,待各单位施工完成后,再进行道路的改造施工。这样,避免了“马路拉链”现象的发生。同时,今年新修的小巷将严格执行“整修后的道路3年内禁止挖掘”的规定。

  民心工程必须让咱老百姓满意

  可能不少市民出了家门以后,都会在小巷工程的施工现场看到一块小黄牌。可别小看这块小黄牌子,它成为老百姓监督小巷工程最有力的工具。作为施工的公示牌,工程如何施工、进展如何、发现问题怎么办,一目了然。

  “今年小巷的质量尤其好!”提到当“市民监理”的感受时,杨其云大姐表示,以前沈阳市的一些街路“今天修、明天挖”,“挖了修、修了再挖”的现象特别严重,而今年这种现象几乎没有。而且,她在现场暗访中,也从施工方那里了解到,小巷工程的质量把关严格,多方签字同意后,施工方才能拿到工程款。而这其中,小区路必须有居民签字认可才行。

  本报记者 张晶 实习生 唐子匀

  摄影 王晓辉 夏铭阳 孙晓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