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秦岭旅游发展规划》论证会昨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7:20  三秦都市报

  昨日上午,来自我省旅游、发展改革委、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15个政府部门负责人,西安建筑科大、西北大、陕师大教授,陕西六地市及14个区县负责人汇聚西安,对省旅游局牵头组织、初步形成的《2009-2025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规划》进行论证。副省长景俊海表示,现在正是发展秦岭的好时机,近年来,随着西汉高速、西康高速等多条穿越秦岭高速公路的贯通,秦岭旅游将成为陕西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景俊海指出,制定《秦岭旅游发展规划》,对于科学的开发秦岭旅游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秦岭及其巴山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后发优势。截至目前,除了秦岭南坡有少量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外,整个秦岭地区基本没有开发,为我省留下一块非常宝贵的遗存宝藏。为了在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基础上,加快秦岭旅游资源开发,陕西省旅游局成立了以董宪民为组长的《秦岭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组,并力邀陕西师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市社科院、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等部门有关专家联合参与。规划编制组对秦岭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听取了市、县的意见和建议,征求了省发改委、林业厅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形成了《秦岭旅游发展规划》文本。

  重点发展景区开发攻略

  太白山旅游景区

  发展现状:太白山旅游景区包括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红河谷森林公园。该景区拥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和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但其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缓慢,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老化问题严重,与其作为秦岭著名旅游景区的地位不相匹配。

  问题诊断:旅游开发,游客增多,对生态环境有破坏;旅游产品大众化,结构不合理,挖掘深度不够;地域行政界线成为做大太白山旅游的主要阻力;旅游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拓;旅游线路衔接不到位。

  规划对策:禁止破坏性建设,要求海拔2600米以上区域的旅游开发维持现状;发挥“天然氧吧”资源优势,深入开发森林会议疗养旅游产品;挖掘太白历史典故,增加游客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打破宝鸡、西安的行政区域界限,形成发展合力;开拓冬季旅游市场;设计多条不同上山路线并有机连接,避免游客走回头路,促使旅游线路空间对接。

  朱雀-太平旅游景区

  发展现状:景区包括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和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北方特有的瀑布群景观,具有稳定的客源市场和良好的交通条件。

  问题诊断:两公园各自为政,景区内部缺乏协调一致的规划和管理;两公园之间缺少一条主干道将两公园打通,景区空间结构需要优化调整;太平森林公园传说是唐代太平公主游住行宫,但该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目前景区游客接待设施、会议服务设施、服务水平不能较好满足打造高级商务会议中心的要求。

  规划对策:两公园进行统筹规划和联合开发管理,促使优势和功能互补;将景区划分为朱雀森林生态体验区和太平瀑布观光区两大核心功能区,确立景区有序的空间层次;大力开发独家休闲、商务会议等非观光型旅游产品,重点开发以森林浴、野营地等为主的参与性游乐项目;开发古代游憩项目,重现唐王朝观光避暑的山水乐园胜景;增强与户县农民画等民俗类旅游资源结合,打造休闲度假、大唐太平公主避暑胜地文化品牌。

  秦岭国家植物园旅游景区

  发展现状:东部以周至县与户县县界为界,南部以秦岭梁与宁陕县界为界,西部以黑河—王家河—东河—大义河为界,北部终殿路以S107北100米为界,约占陕西秦岭总面积的1.14%。种植树木80余万株,存优质种苗35万余株。实现了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政府联合共建体制。

  问题诊断:景区的持续建设及开园的高额维护费用仅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需要拓宽融资渠道;景区处于开园前的开发建设阶段,旅游网络查询系统、旅游标识系统、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建设不够完善;亟待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道教文化与绿色文化需要协调发展。

  规划对策:尽快建立健全多渠道融资体制;完善景区的各项设施建设;景区主要功能为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保护,建设中,保护应放在首位,兼有开发现代的生物科技旅游;依山傍坡建造熊猫馆、朱■馆、羚牛馆、金丝猴馆。

  终南山旅游景区

  发展现状:景区主要依托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侧沿小峪河向南到秦岭分水岭,主要包括翠华山、南五台、石砭峪、罗汉坪、终南山主峰。其中南五台和翠华山是景区核心,开发较早。

  问题诊断:众多特色旅游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开发,游客主要集中在翠华山和南五台,景区急需扩容;尽快形成终南山整体品牌形象;核心景区的主题开发深度不够;景区内部存在交通不畅问题;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规划对策:利用西安近郊的区位优势,建设西安市民的精品生态旅游生活区;加强各景区之间交通联系,构建层次分明的景区结构;整合翠华山山崩地貌资源和南五台佛教资源,打造终南山旅游景区品牌;对核心景区的主题进行深度开发。

  华山旅游景区

  发展现状:景区具有自然和人文景观共辉的特征,具有雄伟、奇特、险峻等审美价值,目前已成为知名度高的成熟景区,但核心景区华山作为“五岳”之西岳,华山仅为国家AAAA级景区,远不及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的国家AAAAA级景区。华山旅游景区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突破。

  问题诊断:由于自身自然条件限制,景区扩容问题突出;景区产品比较单一,制约着景区旅游的深度开发;如何让老品牌焕发出新活力方式亟需创新;很多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的项目,对华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造成很大破坏;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缺乏服务质量监控,游客缺乏有效疏导,游客安全问题始终存在。

  规划对策:将华山周边区域的仙峪、三公山等纳入大华山旅游景区开发范围内,打造大华山旅游;开发与山岳景观相协调的新景点,丰富华山旅游内容;适当恢复一些道观,重现华山第四洞天20道观的盛况;引入投资经营主体,实现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实施旅游救助及应急系统规划;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项目坚决取缔。

  武侯祠墓-定军山旅游景区

  发展现状:文化底蕴丰富,包含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温泉度假旅游区等景区。目前该景区晋升为陕南唯一的一处国家级4A级景区。

  问题诊断:未深度挖掘三国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游客参与性强、品位高的旅游项目;景区开发建设对温泉资源的利用度不够;未能打破区域界限,实现省际联动;未能与甘肃、四川、河南等三国旅游线路相对接。

  规划对策:挖掘三国文化资源;开发游客参与性较高的项目,如建造三国游乐城;依据地缘临近性原则整合马超墓、祠,形成武侯祠墓-定军山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整合;三国文物资源保护。

  背景资料

  秦岭地区是我国南北地质、气候、生物、水系、土壤等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素有“国家中央公园”的美称。目前,已设立了2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8个自然保护区,使该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此外,秦岭是全国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密度最大、等级最高的生态功能区,该区已建成森林公园30多个,华山、骊山、终南山、太白山等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山水景观。独特的自然风光孕育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秦岭不仅有道教第一福地楼观台,佛教八大祖庭,至少有6家在这里。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