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俞敏洪:我就是个老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7:39  大众网-齐鲁晚报

  

俞敏洪:我就是个老师

  8月1日,俞敏洪在济南演讲。 本报记者郭静摄

  本报记者郭静实习生孙丽康

  8月1日下午,当一位身形瘦削,着牛仔裤、格子衬衫,脚穿棕色运动鞋的中年男子微笑着出现在济南梨园大戏院公益讲座的舞台上时,记者有些意外。他实在不像是财大气粗的新东方掌门人,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和尖叫欢呼声,印证了他在年轻人中“教父”般的号召力。

  “演讲不拼命,我过意不去”

  近3个小时的演讲,除了中间10分钟休整,俞敏洪一直手拿话筒,站立在舞台上。脚下就放着一瓶绿茶,他没有停下喝一口。

  台上的他口若悬河、全身心投入,一下台他就沉默了,除了喝水就是静静地沉思。他坦承,作一场演讲的确很累。

  “演讲就像表演,需要投入感情,需要调动所有的身体细胞来参与,否则你无法吸引并打动听众。如果不能对听众起到一点作用,那我会过意不去,因为白白耗费了他们的时间。因此每一场演讲我都拼命去讲,尽可能多讲。”

  也有遗憾。第二场讲座主题原定为“英语学习与人生规划”,但他仅仅讲了人生规划部分就匆匆离开了,因为必须赶下午5点的飞机。“英语学习至少要讲1个小时,实在没办法。”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歉意。

  看记者表示遗憾,他安慰说,“讲英语学习,新东方有不少优秀老师可以胜任,但人生规划这部分非我不可,因为我的经历更有说服力,能给他们更多信心和勇气。”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俞敏洪不止一次提到北大,这个令他百感交集的伤心地。

  生于江苏江阴农村,复读三年才考上北大西语系。“范进中举”一般的兴奋还没过,一踏进梦寐以求的北大学府,却陷入更深的梦魇。他是班里唯一的农村孩子,不会说普通话,一口浓重的江阴话被同学们耻笑为“日语”。成绩极差,尽管拼了命地努力却总是考班里倒数几名。

  更让他自卑的是爱情也与他无缘。班里共50名同学,男女生各一半。起初他沾沾自喜,以为不管如何总有一个剩下是自己的,但爱情并不遵循平均分配原则,女生都围着那些英俊潇洒的男生,他始终形单影只。长期的孤独、郁闷、疲惫,大三时他患了肺结核,被迫休学一年,从此练就了他这副形销骨立的“土魔鬼”身材。

  “那时的我自卑到了极点,甚至走到了绝望的境地,我时常仰望星空,却找不到出路。生病时,我正在看《红楼梦》,看到林黛玉患肺结核死掉了,我一下子万念俱灰,以为自己也要死了,但后来医生说现在这病能治好。就在那一刻,我才豁然开朗,我明白了人跟人智商是不同的,有人天生就是兔子,有人天生是乌龟,因此不要盲目攀比,只要你健康地活着,只要你在努力进步,这就可以了。因为说不定聪明的兔子会有打瞌睡的一天,我就可以悄悄追赶上去了。”

  “活着就好!”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甚至坦言自己能走到今天,就归功于这种理念:不管是乌龟还是兔子,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地才’也能成功”

  1991年底,在北大执教六载的俞敏洪走出了校门,离开是由于他在校外做培训惹恼了校方,给予他处分。他戏称“北大踹了他一脚”,但当时的怨恨现在变成了感激。因为这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成就了他和新东方。

  提到新东方的发展,俞敏洪常称自己为“土鳖”,自诩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奋斗。”

  “谁也没想到我会搞出这么一个学校,因为在他们眼里我是最没出息的。我的同学很多出国留洋,1995年我想找合作者,就拿着大把的美元找到他们,每天大方地花钱,想证明给他们看国内照样可以赚钱,他们回来了,但理由却是冲着我大学时曾为他们打过4年水。”

  “或许有人觉得我傻乎乎的,其实这也是成功必备的条件,叫良心,就是与人为善,愿意与人分享,愿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你的付出永远不会白白付出,当你脚踏实地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的话,那你就成功了,这种人不是天才,是‘地才’,就像草根一样,任人践踏却不会放弃。”

  俞敏洪,生于1962年10月,江苏省江阴人。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85年毕业留校任教。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11月,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新东方在美国上市。俞敏洪语录

  “演讲就像表演,需要投入感情,需要调动所有的身体细胞来参与,否则你无法吸引并打动听众。如果不能对听众起到一点作用,那我会过意不去,因为白白耗费了他们的时间。因此每一场演讲我都拼命去讲,尽可能多讲。”

  “有人天生就是兔子,有人天生是乌龟,因此不要盲目攀比,只要你健康地活着,只要你在努力进步,这就可以了。”

  “你的付出永远不会白白付出,当你脚踏实地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的话,那你就成功了,这种人不是天才,是‘地才’,就像草根一样,任人践踏却不会放弃。”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