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炮兵连长赵熙伦回忆国庆十周年大阅兵 穿“增高鞋”走过天安门广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7:39  大众网-齐鲁晚报

  

炮兵连长赵熙伦回忆国庆十周年大阅兵

  1959年国庆阅兵后赵熙伦留影。(本人提供)

  

炮兵连长赵熙伦回忆国庆十周年大阅兵

  赵熙伦近照。( 邱钊摄)

  人物档案赵熙伦老家威海,1931年出生。1949年,18岁的小伙子参了军。1951年,20岁的赵熙伦随部队赴朝鲜参战。在朝鲜,赵熙伦是炮兵部队的电报员。1953年回国后 ,赵熙伦分配在沈阳军区某团的炮兵连。1959年,赵熙伦升为指挥连的连长。

  □本报记者邱钊

  1959年5月底,部队团政委通知赵熙伦,“好消息,我们这个三等战功团,要组建炮兵方队,参加国庆十周年大阅兵,你来担任第三连连长吧。”赵熙伦当时第一反应是,立正敬礼:“向毛主席保证!绝对完成任务!”一字一顿,铿锵有力。“ 在天安门见毛主席,这是天大的喜事啊。”那天晚上,赵熙伦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

  6月初,专列从沈阳发向北京。“炮兵方队总共有400人,我任其中第三连连长,三连共计96名官兵。”

  ■训练艰苦汗像瀑布一样流

  到北京后,赵熙伦所在的炮兵方队安置在北京北苑基地一个很大的训练场,进行为期4个月的封闭式突击训练。训练的重点是立正举枪敬礼。

  他们每天分早上、上午、下午三个时段进行训练。为了精益求精,战士们统统光着膀子,只穿裤衩。这样动作一目了然,谁出了错,大伙的眼睛雪亮,谁也蒙不了。一声“敬礼”口令,“啪”一声响,96支钢枪举起,绝对垂直,上下左右前后全部到位。大家明晃晃的刺刀和戴着白手套的两只手形成三条线,煞是壮观。

  在操场上,战士们一站就是两个小时。“汗像瀑布一样往外流,每天要喝十斤水。”

  ■经济困难有时需要省着吃

  履带牵引车这种庞然大物,外形类似坦克,能装载,牵引马力大。全连六台车一字横队自右至左展开36米,行进中要始终保持排面的切线整齐划一。司机们坐在气温超过40摄氏度的驾驶室里,手持操纵杆,脚控油门,瞪大眼睛盯着前方兼顾左右。“满身汗水啊,瀑布似的顺着脖颈哗哗流。”

  而当时国家经济已经开始困难,战士们的粮食定量是每人每天一斤五两七。由于每天的训练量大,强度很高,战士们饭量很大。赵熙伦表示,“基本都能吃得饱饱的,但有时还得省着点吃。”

  ■心情紧张周围群众看着呢

  10月1日凌晨不到1点,炮兵方队400名官兵就来到了东长安街北侧。战士们开始了准备工作,大炮一字横队列阵仰起50度,并再度检查擦拭。部队准备了早餐,“大肉包子,尽管吃,管饱。”赵熙伦一口气吃了六个。“平时吃包子是稀罕事。”

  吃完饭后,战士们开始换上新装,戴上手套,并开始化妆。“涂的是一种美容药膏,能使脸上发光发亮。”

  赵熙伦自己也有特殊待遇。虽然是山东人,但赵熙伦身高仅一米七左右,站在赵旁边的东北战士却有一米八。“部队里特意定做的一双增高皮鞋,使我‘长’高了5厘米。”

  早上8点,天大亮。方队里战士站好军姿,纹丝不动。“心扑通扑通地跳,都提到嗓子眼了。”赵熙伦坦承,这个时候他最紧张。“周围那么多群众看着呢,而且阅兵很快就要开始了!”

  ■珍贵回忆照相排了两小时队

  当六台牵引车的履带前边同时切入敬礼线时,赵熙伦用最响亮的声音发出口令“敬礼!”96名官兵像在电源闸刀的操控下一样同时右转头45度,凝望天安门中央毛主席的身影。“我在队伍最右端,靠天安门城楼最近,真真切切地看见毛主席在挥手。”

  每当回忆此刻,赵熙伦都激动不已,“这是我一辈子最值得回忆的时刻。”

  阅兵式完了之后,赵熙伦全身戎装,在王府井大街最好的照相馆照相留念。由于人很多,赵熙伦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才照上相。而这张两寸黑白的半身戎装照,也成为赵熙伦最珍贵的照片。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