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就业难 催生“新”专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8:04  长江商报

  客户服务、加油站经营、茶艺表演……这些看似不是技术性的活,已经成为武汉市部分中职学校的招生专业。目前,武汉市中职招生渐入高峰,今年中职学校频频推出“新鲜”专业,而这些“新鲜”专业,主要是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以便帮学生寻找新的就业渠道。

  现象:“新鲜专业”层出不穷

  “今年,有没有新的专业?”近一周来,在武汉部分中职招生现场,这一句话已经成为今年的“流行语”,不少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都在考虑“新鲜”专业。

  实际上,开设新专业,这也是一些中职学校正在考虑的问题。如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推出的“加油站经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石油加油站从事加油、收银、核算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员工;武汉市财政学校,今年推出“客户服务”专业,以为通讯营业厅、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培养客服人员为主;武汉市商贸职业学校,则推出“茶艺与旅游”专业,其就业方向则是旅行社、大酒店等服务部门;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看到满街尽是眼镜店,于是今年推出“视光技术”专业,专门培养验光师和配镜服务人员。

  原因:受大学生就业难影响

  “实际上,武汉市的中职学校多年来大都是开设那些所谓的传统专业,各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差不多。”一所中职学校校长表示,在前几年技工型人才紧缺的时候,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从去年起,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连大学生的就业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别说中职学校,这就逼迫中职学校要寻求市场需求,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据了解,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主要都是靠传统专业“打天下”,如工科类的学校以数控、模具、电子为传统专业,文科类的学校则开设财会、文秘、旅游等专业。

  对策:针对市场开设专业

  “这样的格局,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了。”武汉市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招生就业分会会长万国汉认为,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同时也催生了很多新的工作岗位,如各单位的客服代表、眼镜店的专业配镜人员,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这正好给中职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在万国汉看来,中职学校在发展传统专业的同时,也应把握住市场动向,积极寻找新的市场定位,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担忧: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不过,虽然学校推出符合市场的新鲜专业,但有些家长却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如武汉市财政学校新推出的“客户服务”专业,按校方的判断,其就业前景很是看好,因为有很多行业都需要专业的客服人员。不过对考生和家长来说,他们仍有些犹豫,因为在他们看来,“客户服务”就是为别人服务,还有些抹不开面子。

  据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客户服务”专业计划招生50人,但到目前只有30多人报名。在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新开设的“视光技术”专业计划招生40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招满。

  本报记者 何辉 实习生 张灵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