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巡司河清污治理还没开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8:17  长江商报

  污染依旧,居民叫苦;受困于资金、征地等

  河边垃圾遍布,河面臭气四溢,每逢下雨时从上游漂过来的垃圾甚至填满整个河面。武昌巡司河的污染情况去年一度引起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多位市领导批示要求根治,有关部门也敲定了一项计划投资25个亿的治理工程,但一年来,该工程却因种种原因迟迟没有开工。

  连日来,记者走访巡司河沿线发现,这里的污染情况依然严峻,周边居民对清污治理工程充满期待。

  蚊虫肆虐,居民不敢开窗

  “这样的巡司河已经几十年了,根本无人治理,河里飘出的臭味熏得百米内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在巡司河武泰闸铁路桥附近住了50多年的刘爹爹说,以往的巡司河十分干净,他年轻时还经常到河里游泳、钓鱼,现在这条河彻底变成一条臭水沟。

  记者沿河步行,发现河岸遍布各种垃圾,散发出阵阵恶臭,垃圾堆上蚊蝇成堆。“中午还算好的,一到傍晚蚊虫直往家里窗户上撞,根本开不了窗。”刘爹爹说,为了防止有人继续往河里丢垃圾,他只好把自家通往河边的院子上了锁,“这门只要一天不锁,院子里就会全是垃圾。”

  刘爹爹拿着一根竹杠插入巡司河,拖出了不少饭盒、塑料袋等垃圾。随着竹杠的拔起,河水呈现乌黑色,臭气熏人。“一到下雨天,河面都是这种黑色。”刘爹爹说,他曾多次向居委会和水务部门反映,除去年有一只清污船将河面的垃圾捞起来一些之外,再没看见其他的治理行动。

  乱丢垃圾,巡司河被随手弄脏

  “巡司河变成现在的这个鬼样子,周边居民有相当大的责任。”河沿岸的一位老住户说,这些年来,这一带的外来人口增多,巡司河内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一些老居民也为了图方便,一转手就把垃圾扔到河里,“图了一时的方便,现在才晓得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周边群众。”

  记者采访时,看到一位居民将垃圾随意倒在河岸,而离她倒垃圾不足30米的地方就有一个垃圾箱。这样的景象在巡司河沿岸一再上演。

  一位居民说,很多丢垃圾的人都是跟风而为,反正现在已经这么脏了,也不多自己的一袋垃圾,“这样搞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除巡司河两岸外,也有行人从武泰闸铁路桥上把各种垃圾丢到河里。记者在桥上站了仅10分钟,就看到至少有5人从桥上丢饭盒、包装袋等垃圾。

  清理太难,恶性循环困扰治理

  武昌区紫阳街武泰闸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对巡司河沿岸的垃圾问题也很头疼。该负责人说,以前的巡司河清亮见底,河道也很宽。这些年来,从上游到武泰闸闸口,污水排放口和居民生活垃圾日渐增多,以致让原本清亮的河水变成现在的臭水沟。

  巡司河的治理喊了20多年,但效果不明显。“2004年,武汉市环卫局、城管,水务局等部门前来清理沿岸垃圾,但是垃圾量实在太大,来回拖运了十几趟都清不完,只好放弃。”该负责人说,挖出来的垃圾什么都有,甚至还有腐烂的死猪。

  “我们也曾组织专人到居民区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求居民不能往河内倾倒垃圾,但收效甚微。”该负责人表示,因河内垃圾治理不尽如人意,致使绝大多数居民拒绝缴纳每月5元的卫生费,“环卫部门只能尽义务对小区的垃圾进行处理,所以有些垃圾的处理并不及时。这样一来,更成为居民往河内丢垃圾的借口,逐渐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资金缺乏,治理迟迟不开工

  据了解,巡司河河岸最大的居民小区是南湖花园,近10万人口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巡司河,而沿河周边共有38处排污口,日排污水15万吨。同时,巡司河入江口下游不到两公里处即是白沙洲水厂的取水口,作为武昌区最大的自来水厂,其服务人口超过50万人。

  2008年,巡司河的污染情况引起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市长阮成发作出批示:巡司河必须根治。但一年来,该工程却因投资规模巨大而迟迟没有开工。

  去年8月,武汉市水务集团负责人在巡司河治理现场会上表示,要截住排向巡司河的污水,需要新建一条收集干管,将收集到的污水输送至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处理。目前,建设资金遇到瓶颈,1200万元的管网建设费用已经到位,但还有5600万元的配套资金尚无着落。此外,他们就南湖泵站选址、能否穿越铁路编组站等问题,多次和当地村委会、铁路部门协商,至今仍无结果,导致工程迟迟无法动工。

  今年7月,在武汉市人大代表视察该市水环境治理现场,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姜铁兵承诺,巡司河综合治理工程将在今年内全面启动。并计划投入4亿元,整治明渠6.2公里,争取出台明渠管理办法,建立明渠长效机制,避免污染重来。

  昨日,记者致电武昌区水务局询问巡司河的开工治理等情况,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治理工作现在还没有开始,至于何时能动工,“现在还不清楚,年内应该可以开工”。

  记者多方询问,相关部门的答复多是“治理工程在资金、征地等方面遭遇困难,拖了后腿,我们也是有心无力”。

  见习记者 李哲 记者 刘迅 实习生 宗诚

  ◇链接

  巡司河治理方案23年有4个版本

  ◇1986年3月,武汉市环保局组成《武昌巡司河水污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课题组,着手调查研究。1987年11月,课题组提出综合治理巡司河方案。

  这份最初的治理方案很诱人:加大河水流动,配合局部曝气,充分利用水体自净加抽排,进行综合整治,达到地面水三级标准。

  但20多年的监测表明,巡司河水从未达到三级标准,反而在上世纪末滑向劣五类,变得更黑更臭了。

  ◇上世纪末,在治理巡司河的强烈呼声下,“明渠改暗渠”方案提上议事日程。1999年,从解放闸至武泰闸的2公里多河道,全部变成了“地下河”。

  ◇2000年后,“亚行贷款”的介入,使一直因“缺钱”无法动工的巡司河治理工程,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按方案,武汉市将同时建设汉口三金潭、武昌黄家湖、青山落步嘴3个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5.68亿元,亚行贷款9000万美元。2004年3月,黄家湖污水处理厂正式开工。

  武汉市排水公司介绍,2007年底,黄家湖污水处理厂终于建成。按照原来的计划,巡司河沿线的全部污水,都应输往该厂进行处理。在污水处理厂建成的同时,收集管网也要同时完成。

  ◇2008年11月,武汉市水务局披露,经多方努力,已完成巡司河生态景廊控制规划,拟分三期投入25亿元,还巡司河昔日靓丽的容貌。按规划,巡司河及沿岸地区功能定位为:具有重要调蓄功能的城市内河;具有区域生态平衡和调节功能的城市生态走廊;服务南湖组团城市居民的休闲和娱乐游憩地;唤起市民对历史的追忆,反映新时期建设成就,寓教于乐的城市主题公园。将兴建三大主题公园,沿岸绿化200—300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