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干部考核评价新模式出台推荐提名程序更严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9:48  生活新报

  日前,中央出台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有关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抓好组织实施”,“力戒形式主义”。为此,中组部制定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制度化“考”官新模式即将启动。

  考核方式防“暗箱操作”

  

  中央要求,对干部的考核方式,将进一步增强完整性和系统性,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任期)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强调建立严格的推荐提名程序,是改进任职考察的一个亮点。”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柏瑛指出,中央明确要求,坚持根据民主推荐结果,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掌握了解的情况,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把组织意见和群众意见有机结合起来。其目的就是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防止“暗箱操作”和腐败的滋生。

  考核内容注重发展质量

  

  在新的考核内容中,中央强调: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又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别是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

  “这是一大创新。”孙柏瑛认为,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明确提出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这种考核内容导向上的调整,就是要求干部对自己“要做什么事”不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为干部工作提供指南。

  中央还要求,对干部的考核内容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以党性作为德的核心内容,加强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还将充分体现考核内容的激励性和约束性。突出对人口资源、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党风廉政、群众满意度等约束性指标的考核,强化对违反科学发展现行为的刚性约束。

  民意贯穿考核过程

  

  根据中央要求,对干部的考核过程将更强调民主,要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

  孙柏瑛分析说,这将增强考核的民意性、互动性、回应性。中央强调要贯彻民主、公开的要求,充分保障群众对干部考核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并且强调要深入了解群众对干部绩效的实际感受和现实要求,深入了解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这都是为了推进考核的民主性进程,在干部绩效考核中尊重民意,并且加强与群众的互动和沟通。

  把考核真正落在实处

  

  新考核办法要求,对干部考核应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孙柏瑛认为,由于对考核的价值和意义理解不到位,个别官员可能对新的考核存在一种抵触情绪,地方政府推行考核新模式时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各级党政领导深入学习新考核办法,深刻领会中央的思想和精神,就成为把考核落在实处的先决条件。 瞭望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