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取得居住证可享昆明市10项权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10:23  生活新报

  记者 周佶

  

取得居住证可享昆明市10项权益

  2名农民工子女在咨询入学问题。

  摄影:记者 程艺辉 赵永峰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从“管理”到“服务”,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体验到了其中的变化。目前“《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已成为关注焦点,规定里赋予了居住证以就业培训、计划生育、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持居住证满5年有望转昆明户口更是其中一大亮点。

  新规的推行究竟能为外来人口带来哪些实惠?居住证能否最终让外来人口与昆明人享受“同城待遇”?当一个城市渐渐敞开胸怀,接纳这些“新市民”的同时,“新市民”们会更加在意自己是否能和这个城市共同发展。

  

取得居住证可享昆明市10项权益

  今后政府将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帮助和技能培训。

  【政策】流动人口 从管理到服务

  2005年,昆明市外来人口正式告别“暂住证”时代,转为“居住证”IC卡管理。这次变动,只是在暂住证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信息储存的功能。申办就业或求职、申请证照、子女入学等公共服务在暂住证时就已存在,换证后,新的服务功能体现得并不明显。一位社区民警告诉记者,目前居住证主要还是用于流动人口“管理”,福利方面体现得不是太多。于是,“用得着办,用不着就不办”的现象一直存在。

  2005年昆明市推出的《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明确,条例的推出,是为了规范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不难看出,在当时,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被放在了第一位。近期出台的《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管理”的位置发生变动,政府强调,新规首先是为了“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完善流动人口服务”。

  《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第二十条明确规定:拟暂住3日以上30日以下的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暂住地3日内,向暂住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站)或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在新推出的征求意见稿里,没了“3日”期限,只是强调在本市居住30日以上,已满16周岁未满60周岁的流动人口应当申办居住证。

  而在2005年提出的相关规定中,招用、聘用流动人口的单位,不仅要对流动人口的《居住证》、《婚育证明》等有效证件进行登记。还必须与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使单位“用人”的过程十分繁琐复杂。与之前受限相比,《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今后不仅持居住证就可找到工作,而且还可以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参加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类免费培训。

  【服务】新市民盼享“同城待遇”

  《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里明确,取得居住证的人员享有诸如就业、卫生、教育、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权益。居住证增加了社会服务与社会保障两大功能,成为流动人口劳动就业、务工经商、医疗保险、子女就业等在昆生活工作的必要证件。昆明市治安大队陈警官表示,居住证被赋予的一系列功能,尽量使来昆的外来人口能和户籍人口享受到“同城待遇”,“户籍概念会日渐淡化。”

  李先生亲身感受到的福利变化是办理车辆落户过程中享受到了政府补贴政策。2006年,做水果生意的李先生花1.5万元买了一辆二手的昌河面包车,车辆落户时,上缴了10%,即1500元的购车税。2009年年初,李先生再次花3万元买了一辆新的长安面包车。这一次买车,李先生持居住证享受到政府5%的税务补贴,落户下来,李先生仅上缴了1500元的税,比以前省了一半的钱。李先生还对“申请办理车辆落户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这条福利很期待,因为按现有规定,外地户口只能申领C照即小车驾驶证,要申请B照等其它驾照,仍须到户口所在地交通部门通过考试办理。李先生希望新规能取消这样的限制。

  [1]

  【保障】外地子女入学或许不再难

  陈先生是重庆人,1995年带着妻子来到昆明后,一直租住在梁家河城中村。陈先生的两个女儿,在这里出生、成长。从暂住证到居住证,陈先生每年都按时审检。

  从在工地帮别人打工,到自己做包工头,陈先生的事业逐渐有了起色。但子女读书的问题,却是“一波三折”。陈先生的大女儿曾因交不起昂贵的借读费,被迫送回老家上学。小女儿就近入学,在辖区一所小学读书。但学校从环境到教学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无奈之下,陈先生再次将读了半个学期的小女儿送回老家。

  今年6月份,由于小女儿嚷着要和父母在一起,陈先生将读到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儿接回昆明,准备就读另外一所相对较好的小学。难题出现了,表面上该小学没有户口方面的限制,但孩子要想就读需要通过“入学考试”。如果成绩没有达到校方要求,上学仍要交一笔借读费。为此,小女儿目前正在复习功课,准备入学考试,陈先生表示:“只有试试了,看能不能顺利通过考试。”

  和陈先生一样头疼的,还有黄女士。前几日,黄女士带着孩子到辖区一所小学报名,却被校方告知:必须持有昆明市户口,没有的话需要缴纳1万多元的借读费。校方表示,入学者太多,只能附加一些关卡控制人数。事实上,目前大多数持有居住证的外来人口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不少公办学校依然是“可望不可及”。

  持居住证可“办理子女义务教育入学”这一项,大多人表示很关注,也十分期待。“希望新政策能真正体现出教育平等。”黄女士表示。

  【落户】领证满5年 我能落户了吗

  “持有居住证满5年并按时签注,具有合法固定住所,有合法职业或稳定经济来源,近2年内无行政拘留处罚记录、近5年内无犯罪记录的,可以申办本市常住户口。”《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落户昆明”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昆明150多万的外来流动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想落户昆明?是不是所有外来人口都想拥有昆明户口呢?

  “没想过落昆明户口,只想赚赚钱再回老家。”来昆10多年的陈先生说。问及原因,是因为“在老家还有块地留着”,若转为昆明户口的话,老家那块地就没了。有陈先生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由于流动人口缺乏养老、就业、就医等方面的保障,老家的土地依旧让他们无法割舍。

  而对于不少没有土地“后盾”的外来者,落户昆明,成了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21岁的吴小姐是保山人,高中毕业后来到昆明打工,几年来她换了好几份工作,但仍没有回老家的打算。对居住证转户口的政策,吴小姐很期盼。“我和公司签了合同的,固定职业和收入目前倒是可以保证。住的地方是公司提供的住所,不知道能不能算固定住所?”

  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金子强表示,居住证转昆明户口这一项规定,列出对职业及住所等限制,看似苛刻,但很有必要。“如果没工作没房子,生存都有困难的话,谈户口没有实质意义。”

  民族大学应用社会学系张金鹏教授也认为,居住证转户口,应加强“量”的控制。张教授觉得现有规定还是“宽松”了一些,应该有更多的条件限制,控制城市人口的发展。

  取得居住证可享10项权益

  

  

  

  《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取得居住证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在昆明市享有如下权益:

  一、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

  二、参加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类免费培训;

  三、子女享受计划基础疫苗免费接种;

  四、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五、享受各类投资创业优惠政策;

  六、办理乘车优待手续;

  七、申请办理车辆落户和机动车驾驶证的申领;

  八、办理子女义务教育入学;

  九、参加本市组织的有关劳动技能比赛和先进评比;

  十、经市政府确定可以享有的其他权益。

  此外,《规定》第十八条明确:持有居住证满5年并按时签注,具有合法固定住所,有合法职业或稳定经济来源,近2年内无行政拘留处罚记录近5年内无犯罪记录的,可以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他山之石

  外地城市居住证转本地户口门槛高

  记者从昆明市治安大队了解到,目前各部门还未对新规各项内容出台相关细则。而对于大家关注的问题,先行一步的上海、深圳已出台相关具体细则。

  上海

  购房成“居转户”隐性条件

  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通知,符合条件的来沪创业、就业人员均可通过申请以获得上海户籍。

  申办条件中明确规定,除了居住者累计持证年限超过7年之外,只有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技师(国家二级职业资格)才能获得上海户籍。虽然规定中表示“不论什么身份都可以提出申请”,但对于高学历和高职称的要求,使绝大多数农民工无法符合这一硬性条件。

  另外,《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及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里包括“本人的或者同意接受落户的单位、亲属的房屋所有权证或者租用公房凭证”。一定程度上鼓励居住证持有者通过购买商品房获得户籍,带有‘购房落户’的痕迹。同时,上海市市政府表示,大学生在校读书年限不能算在7年内。

  深圳

  办居住证福利多 落户门槛高

  2008年1月,深圳市出台了居住证暂行办法,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在深圳市,可免费享有公共就业服务、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或者职业(执业)资格考试、子女享受计划基础疫苗免费接种等十六项福利。其中一条福利为:符合深圳市户籍迁入条件的,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办理。

  2009年7月,深圳市政协委员认为,目前深圳对劳务工入户条件定得太高,存在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问题,提出关于在深圳试行居住证符合条件直接转户籍政策的提案。

  但该提案被市发改局否决,理由是在现有的非户籍人口中,存在着大批不符合户籍迁入条件的人员,这批人员约占深圳市非户籍人口总量的71%。其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职业技能,且流动性较大。深圳将坚持以技术技能迁户为主的户籍迁入政策。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