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珍贵史料"陆军军官学校同学录"回到保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14:31  石家庄日报

  由保定军校毕业生夏首勋将军的后人捐赠,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珍贵史料"陆军军官学校同学录"回到保定
叶挺所在的工科六期一连部分同学名单。

  

珍贵史料"陆军军官学校同学录"回到保定
蒋介石写给第八期炮兵科毕业生马法五将军的亲笔信。

  □本报记者石英杰 图 文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张治中、白崇禧、傅作义、叶挺等诸多名将均毕业于此。如果你想知道这所中国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军校究竟有多少毕业生?想知道哪些近现代史上的名将毕业于这里,只要到保定军校纪念馆查阅一下《陆军军官学校1—9期同学录》即可。

  大约在半年前,保定军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生夏首勋将军之子夏培度先生,将家中珍藏了80多年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期同学录》捐献给了保定军校纪念馆。纪念馆工作人员经过认真研究之后,于昨日首次公开对外展示了这一珍贵文物。

  据悉,这是保定军校纪念馆自1993年筹建以来,搜集到的唯一一册保定军校同学录实物。

  永载史册的保定军校

  据保定军校纪念馆馆长马永祥介绍,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共有大小房屋573间,占地3000余亩。这所学校开办于1912年,1923年因军阀混战,财力拮据而被迫停办,其间总共招收了9期学生。开办11年间,保定军校共培养出7000余名军事领导人才,其中的2000多人后来当上了将军。

  保定军校是一所相当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军事学校,即军官养成教育。日本的陆军大学学生必须是士官学校的毕业生,而士官学校的学生则来自各地的陆军中学,而陆军中学的学生则来自各地的陆军小学。保定军校也是按照这种模式开办的。

  1922年,也就是保定军校停办的前一年,保定军校印刷了一本囊括9期毕业生的同学录。这本《同学录》中,除印有1-9期毕业学生、第九期校长及教官的名字、籍贯、年龄、通迅地址外,还有部分教官的照片,以及时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张绍曾、保定军校第八任校长孙树林、军校教育长赵协彰撰写的序言。

  在这本同学录中,共载有步兵科4071人,炮兵科887人,骑兵科882人,工兵科418人,辎重兵科376人。另外,因参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反袁称帝和护法运动等革命活动被开除的学生和部分肄业生共400余人,没有列在其中。

  保定军校纪念馆馆长马永祥告诉记者,因为这批同学录已经印制了80多年,且大多跟随着军校毕业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辗转四方,至今能够保存下来的已属凤毛麟角。从目前掌握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珍藏着一册,美国发现了一册,王长江将军的后裔手中存有一册。另外一册,则由夏首勋将军的后人捐赠给了保定军校纪念馆。

  珍贵同学录“回到母校”

  在保定军校纪念馆内,记者亲手翻看了珍贵的同学录。这本同学录与普通的新华字典大小相似,纸张因年代久远泛黄变脆,封面和封底均已破损,但内容基本完整。翻开之后,内文竖行排列,书页印刷整齐,全书总共750页。

  记者见到的这本同学录,由保定军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生夏首勋将军的后人捐献。夏首勋毕业后加入了国民党部队,抗战时期已晋升为中将,曾参加过长沙会战。皖南事变后,夏首勋将军不满蒋介石的对内政策,称病返回家乡。解放战争时期,他还曾利用亲友等关系,成功地策动了国民党的三个师起义。虽然大半生戎马生涯,但他一直珍藏着这本同学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夏首勋曾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重庆市主任委员等职。1969年6月23日,夏首勋在重庆病逝前,将这本同学录遗留给儿子夏培度。夏培度先生历经文革等特殊历史时期,一直将其珍藏至今。

  2007年春天,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夏培度先生利用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大会的空闲时间,特地来到保定军校纪念馆参观。马永祥馆长向夏老介绍了保定军校纪念馆的艰难发展过程后,老人深受感动,当即答应把家中珍藏80多年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期同学录》原件捐献给军校纪念馆。随后,经过一年多的联系和沟通,这本珍贵的同学录终于“回到”了保定军校。

  马馆长表示,这是保定军校纪念馆筹建以来,搜集到的唯一一册保定军校同学录实物,也是现有馆藏中一个最具说服力的文献实物。它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军校纪念馆馆藏的基础,为保定军校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馆藏中有蒋介石的亲笔信

  目前,保定军校遗址已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93年保定军校纪念馆筹建以来,包括定居海外的保定军校毕业生后裔们共已捐赠珍贵实物460多件,占该馆馆藏的90%以上,其中不乏文物价值很高的珍品,其中还包括一封蒋介石写给第八期炮兵科毕业生马法五将军的亲笔信。

  据介绍,这封使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用笺写就的书信共有四页,均为毛笔竖行书写。1943年6月,马法五将军出任河北省政府代主席兼河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此时抗战正处于相持阶段。同年10月23日,蒋介石在这封写给马法五将军的信中写道“……故对于党政工作尤应特别准备,切实布置,以便反攻时能事半功倍也”。这封信和马法五将军使用过的玉石印章、象牙印章、眼镜等实物均由定居台湾的马法五将军的儿子马锡珩教授于2005年4月6日捐献。

  此外,由保定军校毕业生后人捐献的比较珍贵的实物还有:第八期炮兵科毕业生陈诚将军使用过的铜墨盒、石头山字型笔架(陈诚将军的儿子陈履安博士捐赠);第一期步兵科毕业生杨爱源将军在抗战中获得的宝鼎勋章和云麾勋章(杨爱源将军的后人从美国托人辗转送来);第六期步兵科肄业生司徒非将军在南京抗击日军英勇牺牲后获得的“烈士抚恤令”以及他生前使用过的砚台、茶壶、古地图册等物品(司徒非的儿子司徒伦捐献)。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