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治理银保乱象 为何有令不执行 银行,治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17:15  台海网

  关注理由

  台海网8月4日讯(海都报记者 郑莉 李进 欧阳进权)张女士来榕打工,去银行存款,却误把在该行驻点的保险推销员当成银行工作人员,买了份37年的保险。昨日,张女士说正和保险公司协商退保,可能得损失千元。

  近来,本报新闻热线接到不少类似投诉。

  记者调查发现,有这么多人“上当”,主要是因为目前银行和保险公司热推银行保险(以下简称银保),一些保险销售人员不明确说明是投保还是储蓄,误导消费者;而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利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银监会此前早就出台相关规定,银行驻点卖保险必须明示身份,而且要说明是保险产品。那么,为何有令不执行?银行和保险为何要知法犯法?监管部门又是如何管的呢?记者作了相关调查。

  到银行存钱常被推荐买保险

  目前,张女士和保险公司的纠纷已初步解决。昨天上午,张女士告诉记者,前天晚上推销保险的孙小姐答应以个人名义赔偿她1500元现金,此外办了退保手续后将拿回1500元,这样算下来还要损失1000元,但不退也没办法,年限太长了。

  昨日,福州陈先生反映,两年前,他存在银行的6万元定期存款到期,他老伴去柜台办理续存,结果也被推荐办了“利息高、收益高”的一项业务,当时老伴只听说“5年本息都能拿回来”。后来,他才发现买的是保险,要到75岁才能全部取出本金和利息。

  此前不久,在福州当保姆的甘女士也反映,她到仓山一家国有银行取利息时,一个穿着白衬衫黑短裙的女工作人员走过来问她是不是还要存款,她说是。“那个女的帮我办好了所有的手续,我只是签了自己的名字,我不识字,回去后东家看了后告诉我带回来的是保单”。

  她说,第二天她又跑到这家银行,才知道给她办手续的那个女的是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交了15000元的保费,但保险公司才退给我13000多元”。

  

  调查:不说是保险只说收益高

  那么,为何银保产品屡屡被投诉?记者发现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在销售银保产品时存在违规现象。

  按监管部门的规定,在银行驻点销售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员工,必须佩戴明显区别于银行销售人员的标志,在向客户提供服务前,也需亮明自己的身份。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福州一些银行网点,发现不少银行都有保险业务员推销银保产品。这些业务员虽然都戴着工作牌,但穿着和银行工作人员很相似。在鼓东路一家银行,一位保险公司客户经理见记者询问理财产品,就凑上前来极力推荐他们的产品,但并没有说明他们的产品是保险,只是一再说收益率高,比定期存款高。在银行办业务的钟女士对记者说,她去年买了一款理财产品,回去却发现是万能险。此后,她再到银行办业务,总是先问对方是不是银行员工。

  记者多方调查后了解到,由于银行员工与保险人员“混居”一处,且保险人员从着装上与银行员工没有明显区分,甚至个别保险人员还以银行理财经理身份向客户推荐产品,误导客户购买产品。

  银行柜员违规卖保险

  早在今年2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就指出,代理保险销售人员要与普通储蓄柜台人员严格分离。银行只能允许保险公司的持证销售人员与银行销售人员共同对客户在银行规定的理财区域内进行保险宣传、营销活动。银行柜员不容许销售保险。

  而前不久,在华林路一家银行,记者在柜台办理存款时,一名柜台工作人员居然向记者推荐保险。记者明确表示,保险条款很复杂,不买保险,并询问是否还有别的理财产品时,该柜台工作人员仍一再说,“这款保险可保5年,收益比定期存款高很多。”他还告诉记者,现在只卖这款保险,没有别的理财产品可卖。

  而记者随后了解到,这家银行同时在销售的其他理财产品还有不少。

  同样在华林路附近一家银行网点,佩戴着银行工作牌的一位女士向市民推介一款保险产品时说:“保险每年缴纳1万元,缴纳期限是10年,每两年返还20%,这相当于每年的收益多达10%。”记者查看保险条款发现,该险种确实每两年返还20%,但计算基础不是缴纳的保费总和,而是总共1万元的基本保额,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保险后第二年,只能拿到2000元,而不是4000元,但很多消费者会因此误认为可以拿到4000元。

  上一页

  揭秘:谁给回扣多就卖谁的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银行都允许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入驻?为什么银行的柜员也会参与卖保险?一名保险公司的银保业务员叶小姐的经历道出了其中的利益链。

  业务员叶小姐告诉记者,她前段时间遇到了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室负责人,对方自称有一名客户需要投保100万元,于是自行填写了6家保险公司的6份分红险保单,让各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报价”,也就是各自说明能给多少回扣,最后挑选的保单是业内最不看好的。叶小姐说,这名理财室负责人的做法根本不考虑客户的理财需求,只是从自身利益考虑。

  据介绍,曾经有一名银行理财经理在介绍一份100万元保单后,保险公司私底下向理财经理支付了2万元,另外还送了一台价值近4000元的笔记本电脑。

  如今,银行普遍采取同样的做法,即谁给的回扣高就让哪家保险公司进驻网点,卖它产品;只愿意支付较低手续费的保险公司甚至会被赶出银行网点。而保险公司之所以愿意配合,是希望做大规模,在银保渠道中获得优势。

  银行对驻点保险人员把关不严

  一家保险公司福州市鼓楼区支公司的经理坦言,大部分在银行驻点的保险客户代表或客户经理(即保险推销员)不会直接表明身份,但客户可以通过客户代表胸前佩戴的红色胸牌或绶带来辨识。

  记者采访了解到,保险公司会和银行保险部签订业务代理协议,但协议中对于驻点保险客户代表的规范一般没有“细则”。保险公司派驻到各银行网点的客户代表或客户经理有两类,一类是保险公司的直属员工,还有一类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员。对于驻点保险人员的把关,有的银行会面试一下,有的只则是“简单地看一下”。

  但保险公司业内人士透露,对于保险营销人员,一旦因违规行为被列入行业黑名单,则将会被这一行业永久除名。

  上一页

  部门:银保问题的确存在

  对于目前银保理财存在的乱象,福建省保监局有关人士表示认同,称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银保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基层执行时往往盲目追求业绩,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据介绍,根据相关规定,保险推销人员在推销产品时,必须明确告知客户这是一款保险产品,但对着装、挂胸牌等外观明示方面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她表示,问题的确有些严重,省保监局对于银保网点采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监管,但因为网点众多,监管不可能面面俱到。

  据了解,省保监局对银保产品采用暗访、抽查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包括对保险客户代表培训班的流程、教材PPT进行审核,对银行网点资质进行重新认定,以及进行不定期的明察暗访。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