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番禺也有个“大三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2:19  金羊网-新快报

  

番禺也有个“大三巴”
■这面还没倒的前墙仍很坚固。

  祠堂已毁,但300多年大门仍不倒

  ■新快报记者 阮剑华文/图

  1628年的一个夏天,番禺化龙镇黄氏族人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大宗祠,取名“后山黄公祠”。上世纪60年代,一场台风将大宗祠摧毁,但作为主体建筑的大门却屹立不倒。当地村民给这个古建筑起了个特别的名字——“番禺大三巴”,并把它当成了族人最珍贵的宝贝看守。

  绕过如迷宫般曲折的石板小路,一座巨大的整体式古建筑映入记者眼帘。无论是如城墙般光滑结实的墙体,还是由6层精美砖雕莲花托砌成的屋檐,又或墙体上镶嵌的12幅石雕,均让一旁的传统祠堂相形见绌。祠堂建于崇祯元年夏季,300多年来,该镇黄氏出了很多名人,据族人介绍,岭南名医黄省三、物理学家黄巽等都是他们的族人。

  62岁的黄伯介绍说,当地黄氏已经传了29代。祠堂被毁前他们每年都会在里面祭拜祖先。由于年久失修,上世纪60年代的一场台风将祠堂的三面墙吹倒,只剩下前门建筑。现在,族人每逢有喜事都会在祠堂里举办隆重的宴席。“以前这一条街都是祠堂,现在只剩下三间了,但是都没有我们这一间好看。”黄伯显得很自豪。“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开发得比较晚吧,这些文物古迹才得以保存下来。”当地文化站龚先生告诉记者,不过出于保护原有面貌的原因,当地政府目前暂未有将之修复的计划。

  据介绍,澳门大三巴的前身是圣保罗教堂,遭遇大火后残存现在的前壁。后山黄公祠因其经历跟澳门大三巴相似,故被当地人戏称为“番禺大三巴”。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