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务潜伏 羊城处处暗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2:19  金羊网-新快报

  

特务潜伏羊城处处暗哨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颁布,从3月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如狂风暴雨般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特务潜伏羊城处处暗哨
■1950年7月5日,广东省暨广州市反特治安展览会开幕。图为展览中展示匪特武器弹药的部分。

  

特务潜伏羊城处处暗哨
■广州市在中山纪念堂前召开控诉反革命罪行大会。

  

特务潜伏羊城处处暗哨
■从特务手中缴获的定时炸弹。

  

特务潜伏羊城处处暗哨
■1951年6月3日,广州市各界群众在越秀山体育场举行禁毒大会。1950年8月-10月广东全省抓获毒贩3890名。

  

特务潜伏羊城处处暗哨
■广州公安展示搜出的特务的定时炸弹,给群众作反特斗争宣传教育。

  

特务潜伏羊城处处暗哨
■电影《羊城暗哨》海报。

  镇压反革命

  时 间:1951年3月起

  地 点:街头画报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颁布,从3月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如狂风暴雨般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1954年到1965年的十余年间,仅广州市公安局就抓获行动特务363名,缴获定时炸弹72枚、纵火器85件、列车颠覆器17件

  1957年的电影《羊城暗哨》所依据的事件来源之一,是当年轰动新中国的“广州第一大案”,事件本身就已非常曲折离奇、惊心动魂,所以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建议拍成电影。很快,著名作家陈残云将当时两件反特大件事编成一剧,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片中的卧底王练是由著名演员冯喆扮演的,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最英俊潇洒的银幕形象之一。可惜,这位当年无数女性的梦中情人,“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最伤痛的非正常死亡明星案例。

  当时组成此片的两个大案,据知情人称,一个是1954年在广州被及时发现并制止的国庆爆炸案,一件是破获“中国人民代表控告团”案。不过记者查询发现,曾讲述过“真实羊城暗哨”的各知情者,所讲的故事颇有出入,甚至指向不同的案件。困惑间,一组数据让记者似乎明白了点什么——数据显示:1954年到1965年的十余年间,仅广州市公安局就抓获行动特务363名,缴获定时炸弹72枚、纵火器85件、列车颠覆器17件等——当年反特事件太多,估计陈残云先生所运用的素材并不局限于这两件事。

  数百名特务带着近百个炸弹在广州潜伏,这种形势,与近年美国联邦政府所面临的反恐形势相比,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政权,当时被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政权所仇视,想颠覆这一红色政权的力量不止一股两股,而台湾特务不过是其中最近、最活跃的一股力量而已,毗邻港澳的广东,当然是特务们最易下手的地方。

  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力不强,百废待兴,战乱的痕迹仍存,郊区农村甚至还有国军余孽和强盗土匪作恶。在这种情况下,特务下手似乎是很容易的,吸收策反个别人为自己效力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不过,特务们在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却漏算了一样东西:民心。

  新政权刚刚上台,照常理说,应该还没来得及让天下归心,刚经过战乱,人心应该是动荡的、惶恐的、容易被蛊惑的。但是,国民党政府在最后几年的倒行逆施,为共产党迅速赢得民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对比太明显了。单说军队素质,蒋军平时作威作福、欺压百姓,解放军与民为善、纯朴自持;蒋军在撤离时还要大肆抢劫一番,解放军却宁愿睡在街边,也不愿惊扰百姓分毫……而且,解放军入城之后,治安明显好转,物价不再飞涨,生活日益稳定,日子天天向上,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残留的余孽,谁愿意再为特务援手?

  结果,大量特务在潜伏期间被亲友举报,部分特务被军民一心的严防死守搞得毫无办法,只好自首了事,个别特务最终下了手,却往往在最后时刻被警惕的民众发现线索,功亏一篑。

  这也许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一种反恐经验。再多的警力、军力投入,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相比,也只是沧海一粟,如果军民同心,协力共防,任何恐怖力量都无法突破进来。(新快报记者 黄越尧)

  《羊城暗哨》剧情简介

  一名代号209的特务被边防军捕获,供出与广州特务头子"梅姨"的联络暗号及地点后死去。公安人员王练冒名209先后与特务"小神仙"和自称"八姑"的女人接头,并与八姑以假夫妻身份活动。王练架设电台与特务联络时,发现八姑与原国民党军医陈医生之妻李秀英关系可疑。经侦查,获知特务胁迫陈医生赴港,参加所谓"中国人民代表控诉团",诋毁新中国声誉。陈医生惧而自尽,幸抢救及时,经说服后解除疑虑。

  王练突接命令,要他立即随八姑搭轮赴海南。上船后,王练见陈医生已被绑架,船正被劫持往香港途中,又得悉梅姨竟是八姑家的女仆刘嫂。此时,王练的身份亦为梅姨识破。梅姨欲置王练于死地时,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将敌人一网打尽。此时,船上已被特务安放定时炸弹,启爆时间在即。王练冒险及时排除定时炸弹,使全体乘员生命财产幸免于难。

  广州也曾匪盗横行

  “解放前广州盗匪横行,打劫商铺、富宅以及绑票之事几乎天天见诸报端,各行业均有行霸把持,商贩不交保护费,不但无法营业,连人身安全也不能保障,故入夜后街道行人稀少,除了有警匪一家保护的赌场和妓院外,街上鲜有行人,夜生活更无从谈起。”

  解放前夕,作恶乡里的,其实不仅是警和匪,因为战局不利,1949年秋,国民党军队天天在大街上拉夫、抓壮丁,弄得人心惶惶,很多店铺关门停业,员工纷纷疏散回乡躲避。

  “当时广州最大的两股匪徒是:河南(即今海珠区)的李福林——广州人称之为‘李灯筒’,他将手电筒揣在裤兜里,在黑夜中作持枪状,以此四处抢劫起家,手下越聚越众。他后来投靠国民党,被封为‘军长’,时人称之为‘绿林军长’。

  另一股匪徒为盘踞于番禺市桥的李朗溪,人呼‘李朗鸡’,有‘市桥皇帝’之称,当地政府与军警惮于其庞大势力,莫不以其意志行事,不敢惹怒于他。解放后,李朗溪被解放军擒获枪毙。而珠三角所有乡镇均有‘大天二’(类‘地头蛇’之意,天为一,除天之外就数他为大)盘踞一方。”

  除了河南的这两股匪徒外,在当时的广州地区,芳村、番禺、花县、从化等地都有土匪聚集。1949年10月14日,在解放广州城的最后一次激烈战斗“黄沙之捷”中,一批敌军在乘火车向西江方向撤退的途中,在石围塘和铁路沿线掉下了大批的枪支弹药,其中大部分被土匪豪绅夺去。败军中有80多个散兵游勇流落芳村地区,他们把武器贱卖给歹徒们,这批枪支数以千计,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芳村地区剿匪运动中的一个大隐患。

  1950年三四月间,花县24个乡中有5个乡人民政府遭到土匪不同程度的袭击,共有5位同志牺牲,被劫去机枪12挺、步枪68支、手枪13支和弹药一批,给新生的人民政权造成严重损失,给干群的心理带来极大的震动。

  根据花县档案资料表明,“本县土匪在三四月间(指1950年)最猖狂,大小共14股,人数共约520人”。其中威胁大的有两股:一股来自北面,号称拥有千匪之众的“广东省清、从、番、花、三反共救国军游击司令部”(司令谭砥纯,清远琶江人,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三期学员,曾任国民党保安营长),匪巢在清花交界处,他们的口号是:“杀绝共党、还我河山”。并同时放出口风要“煲”花县人民政府(设花城西坛村);一股是来自东面,以张信为支队长的“珠江三角洲反共同盟救国军第12支队”,这支反动势力虽不及谭砥纯,但它可同谭砥纯遥相呼应,必要时亦可从东北山区连成一块。

  “广州人除居家不安宁外,出行也不安全。当时陆路交通不畅,以水路交通为主,西江是珠江最大航道,盛行花尾渡载客——花尾渡是一种漂亮的大木船,可载客数百,它自身不能行驶,要靠一火轮拖带。火轮时而开前牵引,时而从旁推引,广州人的“拍拖”之说即由此而来。花尾渡行经大站或小站停泊落客之际,常有匪徒上船行劫,曾发生过整条花尾渡被洗劫一空的事情(交纳过保护费的除外),旅客均谈之色变。”(口述 丁晏 整理新快报记者 黄越尧)

  反特工作持续29年

  1954年,历经五年大肃反工作之后,曾是国民党在大陆最后一个大本营的广州却依然风声鹤唳。特务头子郑介民、毛人凤、徐志道、王新衡等人都曾先后坐镇港澳,指挥对大陆的特务渗透和破坏工作,而仅在香港一地就有"中美合作所东南亚情报局"等15个特务、间谍组织,55个组、台以上的单位。

  是年春,公安部召开第六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要求广州警方在加强经济保卫工作的同时,仍要以政治保卫工作为中心。从那时起直到1983年,广州警方开始了长达29年的反特工作,直至"文化大革命"前,广州市公安局四任局长均由公安部直接调配。

  反特教育普及70万人

  1956年的9月8日-10月15日,广州城度过了漫长的38天。情报显示,台湾特务机关的一百多名特务预谋在10月10日晚上8时同时用破坏、燃烧、杀伤等5种不同性能的炸弹在戏院、茶楼、百货公司、公园、铁路、油库等48处"一齐炸响",实施"华南行动计划"。

  广州警方提出"决不让敌特炸响一个炸弹"、"决不让一个行动特务和一个炸弹进入北京"的战斗口号。在这38天里,广州市总计有70万人接受了反特斗争宣传教育。全民抓特务使得潜入大陆的特务分子无法下手,或被举报抓获,或见无路可走,主动自首。在这段时间里,由群众发现线索而破案的特务间谍案件有7宗之多。在38天的秘密斗争中,广州市公安机关共破获特务案84宗90人,其中行动案22宗28人、"心战"案9宗16人、情报案53宗46人。缴获各种炸弹29枚、反动传单5800多份、照相机1架以及其他爆破器材一批。

  大时代

  1951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反革命条例》甫一颁布,毛泽东即发出指示,全力督促各地抓紧实施镇压反革命运动。从3月开始,镇反运动如狂风暴雨般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国民党的潜伏势力和派遣特务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各地频发的有国民党背景的武装暴动几近绝迹,在主要城市中,国民党特务杀人放火式的破坏活动也大幅减少。镇压运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反攻大陆、东山再起的梦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生政权得到了根本性的巩固。

  三个月后,镇压运动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效果,不仅巩固了政权,还因此得到了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运动很快进入纠正“左”的倾向的阶段。中央在5月16日决定:自即日起,镇反工作采取谨慎收缩的方针,并集中精力处理积案。到1952年底,镇反工作基本结束。

  来!让我们一起讲述一段历史

  读者们:

  您对今日的话题有话要说吗?您有相关的图片和故事希望分享吗?欢迎马上来稿或来电,我们将择优刊发,有价值的资料转交广东省档案馆颁证收藏。

  新快报·广东省档案馆热线

  电话:020-87502571 020-87509692-2537

  本专题版面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广东省档案馆提供。个别图片作者不详,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