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IT业三年后跃居我市第一支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2:47  华龙网-重庆晚报

  

IT业三年后跃居我市第一支柱

  西永微电园 记者 冉文 摄

  

IT业三年后跃居我市第一支柱

  繁忙而有序的IT产品生产线(资料图片)新华社

  汽摩之城、摩托之都、全国老工业基地……

  上述种种“桂冠”,是多年来外界对重庆工业经济的印象。而重庆经济的确曾长期保持汽车、摩托车“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

  但近年来,随着格力、美的、海尔、茂德、日月光等一批重量级的信息产业(以下称IT)企业纷纷入驻,我市信息产业于2007年成功迈入全市支柱产业行列。这次惠普和富士康两大重量级项目的签约,更是对我市经济结构转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规划,到2012年,信息产业更将超越汽摩,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

  可以这么说,重庆经济已经进入战略转型期。而普通市民将从中切实地感觉到经济转型带来的就业、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和实惠。

  IT业发展速度中西部第一

  来自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亿,是2000年的10倍,8年来平均增速为33%,是我市GDP增速和全国信息产业增速的1倍。当年,我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超过国际公认的6%这一支柱产业门槛值,信息产业成为我市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2008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达到31.3%,超过成都、西安、武汉及全国的增速,成功跃居中西部第一。其他各项指标也均显示,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与竞争对手城市“不分伯仲”,甚至领先。

  2009年以来,我市信息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1~5月,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40.9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7.9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市工业产值增长速度。

  而这当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6.2%。同期,全国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速度为负5.7%。

  IT产品出口欧洲新通道

  毋庸置疑,重庆经济已经开始进入将IT产业打造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转型期。这其中蕴藏着不少机遇。

  一座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自然离不开政策支持。国务院针对重庆出台的《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利于重庆信息产业争取更多的中央政府资源和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物流上,我市也具备沿海城市没有的新机遇。

  正在进行的铁路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使重庆成为中国腹心地域通向欧亚大陆的“桥头堡”,这让我市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有了全新的物流通道。

  而国家已经批准重庆建设中西部地区第一个保税港区,同样也为加快发展电子加工贸易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外,金融危机使得沿海地区产业下滑导致人才外流加剧,重庆发展却仍然强劲,为IT行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供了机遇。

  另外,近年来以惠普电脑生产基地为代表的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落户重庆,带动了一大批项目跟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即将快速形成,为我市下一步引进英业达、鸿海、广达等知名电脑生产商和代工企业落户,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重庆市有一个具备世界眼光和IT专业知识的领导及工作团队,以及一个大学与产业互动发展的基地。这些都为重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年后跃居第一支柱产业

  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是市政府为优化和提升全市产业结构而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园区。在该园区,我市集群式承接中国台湾地区及欧、美、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建设中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及电子产品制造基地、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如今全球PC生产的领头羊惠普电脑在重庆扩产,我市以西永等园区为基础构建“中国西部硅谷”的蓝图已逐渐清晰。

  为发展信息产业,我市借鉴台湾最发达的信息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将之作为渝台经贸合作的重点。在茂德、日月光等岛内巨头扎根重庆,惠普电脑生产基地落户的大形势下,重庆台资信息产业园也隆重揭牌,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有效发挥。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壮大我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实力;另一方面,随着大量为富士康产品配套的相关企业跟进,将优化和完善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链,加速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短短的一年里,熙来书记四次会见了惠普公司高层领导,为项目的落实作了大量的推介和促进工作,并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对接服务工作,确保了两大项目成为现实。

  按照规划,未来四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要实现三倍于GDP增速的增长,到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20%,超过汽摩,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在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中“坐二望一”。而在五年内,我市信息产业有望进入5000亿级规模,成为中西部地区IT高地。

  同时,我市将建成四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即国家军民两用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低成本信息终端产业基地、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和国家嵌入式软件基地。

  新闻述评

  更多的就业机会 更便宜的电子消费品

  重庆经济发展格局轻盈转身

  去年这个时候,来自广东的王萌还是网易公司游戏部门的得力干将,可现在他却是位于西永产业园内的重庆佰步科技公司的主力游戏程序设计员,月薪达数万元。谈到为何跳槽到重庆?他咧嘴一笑说:“重庆IT业现在国内挺牛的,这边公司的实力和行业的氛围不错,而且又能开出不错的薪水,所以就来了。”

  像王萌这样的外地人才在佰步科技还不少,而放眼海王星、西永微电子工业园等本土网络游戏公司聚集地,重庆IT业惯有的“孔雀东南飞”现象正逐渐散去。如今,我市美术、程序等游戏设计员已能拿到超过1万元的月薪,高的甚至达到4万。在其他行业裁人之际,重庆不少网游公司还在闹人才荒。

  游戏产业的这一现象其实只是我市信息产业这两年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信息产业的带动下,近年来重庆经济开始全面转型,并向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在为期近一周的前期采访中,业内人士谈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他们认为,这次重量级的IT项目引进将极大地推动重庆经济转型。今后,重庆经济将彻底告别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固有模式,呈现信息业携手汽摩业跨越发展,金融、房地产、旅游等行业百花齐放的崭新格局。

  对于信息产业和汽摩产业的竞争,我市并不回避。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认为,我市信息产业超越汽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上海等城市甚至全国都是这样,毕竟两者的市场潜力不一样。到2012年,重庆的汽摩产业将达到200万辆产量,但想要再翻倍增长,从市场饱和度角度出发可能性就不大。反观信息产业,其增长潜力就明显许多。

  “这次惠普和富士康两个重大项目同时签约,不仅使重庆信息产业规模发生巨大变化,也是重庆经济模式转型的必然需要。我市这次建立电子制造业和贸易相吻合的机制,每年可新增税收达数亿元”,市经信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沐华平补充说。

  他进一步分析说,信息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也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的必然。重庆汽摩产业发展得很不错,但按照国际惯例,一个产业在城市工业比重如果超过25%,就意味着区域资源垄断。重庆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产业就必须均衡发展。因此,信息产业超过汽摩,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则认为,经济转型带来的不止是GDP和税收的增加,工业布局的调整使得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就业、教育等领域都正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而生态环境同样也如此。来自环境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长江进入重庆段后,水质发生明显好转。而这与我市近年来调整经济结构,关停或者转移重化工污染企业有密切联系。

  具体到市民而言,李勇以教育和就业为例说,信息产业的兴起,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就为重庆的学子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信息产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较高,由此又带动IT培训产业的发展。这一来二转,重庆的产业工人素质也得到整体提升。

  就消费而言,现在重庆的电脑、数码相机甚至部分彩电、冰箱都比一线城市贵。按照规划,我市信息领域今后将重点发展低成本笔记本电脑、手机、液晶显示器等产业。随着惠普电脑制造基地今年投产,和一大批中国台湾相关企业跟进,我市将迎来低成本笔记本电脑和其他IT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而重庆市民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望在第一时间买到便宜的电脑等IT产品。比如正在建设的惠普重庆400万台内销笔记本电脑项目,其价格预计就很划算,不少在3000元/台左右甚至更低。

  “产品便宜自然拉动消费,后者产生模式效应后,又将反过来更大力度推进经济模式转型,促使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的目标早日实现”,李勇说。

  ■本版稿件采写 记者 万里

  网络编辑:甘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