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嗡嗡声萦绕耳畔 烦想找机构来检测 难

  电梯一动嗡嗡响 为啥只有我家听得最清 追踪

  本报昨日关于刘女士家受电梯嗡嗡声困扰的报道在市民中引发强烈共鸣。昨日,与刘女士遭遇相似的读者纷纷反映:低频噪音并不是个例,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虽然针对低频噪音的检测标准去年已出台,但在成都,要找到一个权威的机构来检测此种噪音绝非易事。

  热线诉苦

  空调外机一开 嗡嗡声穿墙而来

  “我的遭遇简直和报上的一模一样。”说起自己这几个月来的遭遇,家住浆洗街的任女士不住地摇头叹息。今年初开始,她和丈夫的生活因楼上的一台空调外机而完全改变。“只要空调一开,连卫生间的水龙头都像在抖一样。”

  刚开始时,这种被任女士形容为“像蚊子一样萦绕在耳畔的嗡嗡声”一直找不到声源。物管推测,噪音可能来源于楼顶的水泵,甚至还因此给全单元发了个通知,号召大家在深夜不要用水。但后来才发现,嗡嗡声的真正来源是位于20楼B座的一台空调外机。

  发出嗡嗡声的空调被送修了好几次,但任女士家的情况仍无丝毫改进,“天气这么热,不可能禁止别人开空调,现在早上一见出太阳,我就开始担心,这种嗡嗡声虽然不是很吵,但一直在耳旁响,简直让人心烦气躁。”任女士说,她昨天刚去了医院,因为内分泌失调越来越严重,而对于恼人的嗡嗡声,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此外,家住蓝天小区的蒋女士昨日也反映,地震后她家屋内便出现了“嗡嗡”的噪音,但至今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部门。

  辗转多处

  找个机构来检测咋就那么难

  低频噪音到底由谁来检测?

  昨日,针对刘女士被电梯嗡嗡声困扰一事,她所在小区的物管公司项目经理曾志彬在记者陪同下,来到了位于芳邻街的成都市环境监测站。

  曾志彬称,他此前到过这里,但该站答复称,噪音检测现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建议他去成华区环境监测站。而成华区环境监测站则表示,他们没有相关设备,因此没有检测能力,建议其还是到市环境监测站比较好。

  一进市环境监测站该站业务科,门口即挂了“委托监测办事程序”表,进门内侧挂出的经物价部门审核的“现场物理监测收费标准”中,声源噪声(带频谱)一栏,每100元/点/次的收费标准清楚明晰。

  据业务接待室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来讲,一套房子低频噪音需测5个点。但业务接待室拒绝了曾经理的委托请求,理由是“最近我们的指定任务太多了,没有时间和人员去检测市民家中的噪音。”随后,记者联系了监测站业务科负责人冯主任,他在电话中表示能够为刘女士进行检测,但即使检测,其结果也无法律效力。

  而市环保局科技监测处尹姓负责人则表示,去年9月购买的两台捕频仪目前还未到,无法进行低频噪音的检测。

  出现转机

  这家机构有资质 今日就可检测

  “你们报道的那种情况,我们有设备、有资质来测!”昨日下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声学研究所所长曾亚光给本报主动打来电话,表示愿意为查明刘女士家的“不明噪音”提供帮助。曾亚光所在的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是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和国家质量检验、测试与标准的研究机构。

  该所副所长郝豫川告诉记者,去年10月,国家发布的《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首次加入了频率噪声的指标。今年初,该研究所即向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提出资质申请,并在6月通过了评审。“我们是省内最早申请低频噪音检测资质的,仪器、技术哪样都不差。”

  郝豫川的话给曾志彬吃下了颗定心丸:“兜了一个大圈子,总算找到了一家权威机构来测。”

  今天,作为声学研究所首例接受的低频噪音检测委托,郝豫川将到刘女士家进行测试,“除了噪音的分贝、频率,震动传感器还能测出震动源。”郝豫川称,声学研究所经CNAS认可的资质近期就将正式公布,到时候他们出具的噪音检测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可在亚太地区通用。本报记者 吴凤

  低频噪音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声学研究所副所长表示,杭州北京等地已明确要求卖房需对低频噪音进行公示

  对低频噪音的关注,让从事噪声检测多年的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声学研究所副所长郝豫川感慨颇深。近年来,委托声学研究所进行噪声检测的地方,“测试出来的分贝达标,人却非常难受”的现象时有出现。他说,这是固定设备发出的噪声通过结构传声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造成的室内噪声污染。然而此前国家对此并无标准,民众对此也并没有意识。

  郝豫川曾多次遇到楼板、电梯轨道隔震材料、变压器等造成的低频噪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梯、空调等引起的低频噪音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需要更多的重视!”据郝豫川介绍,目前杭州、北京等城市的建委要求售卖的房子需按照去年的新标准对噪音进行公示,其中亦包括对低频噪音的公示。

  而成都在近期出台的《商品房销售现场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对“小区附近的道路交通繁忙可能噪音较大等不利因素需告知购房者”,但并未对低频噪音作出明确规定。本报记者 吴凤

  拨86613333-1

  说说这恼人的“魔音”

  “低频噪音就像‘慢性毒药’,伤人于无形。”这种来自低音喇叭、电梯、变压器、水泵、空调等,通过固体进行传播的噪音是否也曾入侵你的生活?本报今日开通热线86613333-1,如果你也同样不堪其扰,如果你有对付这些“魔音”的好办法,请给我们来电话。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