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位地震灾区来深务工者马丽: 打工一年最大收获是学会感恩 从自卑困惑走向自信开朗,完成人生一次精彩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4:55  南方都市报

  

首位地震灾区来深务工者马丽:
在办公室工作的马丽

  

首位地震灾区来深务工者马丽:
马丽家乡沿路都是盖房的忙碌景象。(摄于今年4月30日)

  

首位地震灾区来深务工者马丽:
去年5月28日,马丽收拾行装准备赶赴深圳。

  ■人物简介

  马丽,21岁,来自四川绵竹市汉旺镇梅子林村,去年汶川地震后家族16个人无家可归,只能挤在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帐篷内,她曾短暂担任过志愿者,随后参加“南方找工”行动,成为该行动第一个来深圳打工的人。

  灾区来的怎么了,又不是来医院吃白饭的,别人能做好的,我也要做好!

  ———倔强的马丽希望用实力证明自己

  再次见到马丽,时间已过去半年。

  8月2日下午,深圳大梅沙海滩,马丽显得比以前开朗很多,穿着也更时尚了些。以前见面时,她总会抱怨一些对工作的不满;这次,她说一年来在深圳开阔了视野,也学会了技能,这些都增加了她对生活的信心。经历过艰难的适应过程后,她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感恩,“如果不会感恩,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初来乍到的困惑

  忆及一年来的经历,最让马丽难忘的是刚到深圳那三个月。

  去年5月30日,她从绵竹来到深圳鹏程医院工作。那时离汶川地震发生才10多天,灾区的一幕幕惨状仍历历在目,她几乎天天晚上做噩梦,梦中全是家乡的残壁断墙。而深圳对她更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要适应这里的工作重新生活,不是个简单的挑战。此前她到过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三小时车程外的成都。

  抵达深圳那天早晨,在众多媒体的闪光灯、摄像机前,这个还没从地震阴影中走出的乡村女孩显得有些胆怯。第二天她便上岗了,在医院做一名导医。这份工作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不管是与同事交往,还是对待顾客,都要经过专业的训练。

  媒体的报道让马丽得到了比普通人更多的关注,这也给她带来了比常人更多的心理压力。刚到医院时总有被人同情的感觉,虽然得到很多人关心,马丽还是难以摆脱自卑心理。或许出于紧张,同事们的一举一动,她都会觉得像是与自己有关。她觉得同事常常议论她,说她是灾区来的,单位还包吃包住,待遇比一般员工好。

  与同事之间的摩擦

  这为她与同事交往造成障碍,也影响到了工作时的表现。刚开始工作时她的站姿不标准,有同事现场纠正,有时她会因此不高兴。为了不伤她的自尊心,医院主管等其他同事下班离开后把她叫到办公室开导,专门开小灶,希望帮助她在短时间内熟悉业务。

  因为身份特殊和医院领导的特别关照,马丽有时也会在同事面前表现出一些优越感,而她有些急躁的脾气也造成了和同事之间的摩擦。有一次因一点小事情,她与美容科一位同事发生争吵并打架。主管因此对她进行了严厉批评。

  要让同事重新认识自己

  这种矛盾和困惑直到去年9月才开始转变。

  “那时我豁出去了,什么都不在乎了!”马丽说,经历了短暂的困惑之后,她决定让同事重新认识自己,“灾区来的怎么了,又不是来医院吃白饭的,别人能做好的,我也要做好!”她觉得从老家来到深圳并不容易,总要做些事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鹏程医院激光科何主任说,马丽曾因不适应想过放弃,他告诫她“我可以接受你失败,但不能接受你放弃”,这话让她得到很多鼓励。而使马丽触动最大的是目睹一次跳楼自杀事件。

  去年11月中旬一天晚上9时多,她正在宿舍休息,突然听到医院外面“嘭”的一声,跑到窗口去看,发现一个男子躺在地上,身下一摊血。这让她再次感到生命的脆弱,当晚她不敢睡觉,一闭眼就会想到灾区死去的那些乡亲。也就是在这个不眠的夜晚她领悟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自己。”

  重拾信心的马丽不再那么浮躁,每天上班她都要求自己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而她对医院和同事的认同感也逐渐增加,每次医院一些老领导喊她做事时,总是叫她“孩子你过来”,她觉得很亲切。此外,她也开始主动寻找与同事之间的差距,向他们学习。也就是这个时候,她决定考美容师资格证,提高自己的技能。她也很感谢那些议论自己的同事,是他们让自己更快认识了缺点和不足。今年2月14日情人节,马丽买了一大束玫瑰花,分发到每间办公室给同事,以此表达她对同事的感恩之情。

  在鹏程医院的咨询部长黄冬云看来,经过一年马丽找到了方向感,“她不会那么盲目,也学会了怎么与人沟通。”

  她成了乡亲眼中的成功者

  今年7月7日,马丽回了趟家乡。这给村民们带去了不少惊喜。村民们都说她去了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终于跳出了农门。父亲也觉得女儿在深圳一定赚了不少钱,说她又上报纸,又上电视的。看到家里的新房子还没有修建,又每每面对父亲要钱修房子的苦恼,马丽说她会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技能,用自己的实力赚更多的钱,帮父亲修一栋新房。

  回家10天中,马丽和初中同学聚了一下。有的同学已经在读大学,有的在做生意,她也因此感到更大的压力,说“一定要在深圳努力学习,争取赶上同伴”。

  刚离开帐篷憧憬着深圳的时候,马丽说自己的理想是做一个企业家,现在她觉得,在深圳这样一个大城市,她是一个陌生人,想干出一番事业挺难的,但她会把医院的同事当家人,感谢自己伤害过的人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地震改变了人生轨迹

  “地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走出来经历的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马丽说自己学会不再盲目做事。回忆起以前在成都打工的日子,马丽说那时主要是赚钱吃饭,而现在的工作让自己有机会得到提高,如果自己一直呆在老家,说不定就迫于父母的压力嫁为人妻了。

  回忆起刚离开救灾帐篷那会,好几个志愿者劝她不要去深圳,担心她被骗。马丽说自己拿人生做了一次赌注。现在看来,这次她赌赢了。一年两个月来,从刚来时的一个不谙世事业务生疏的小姑娘,到如今能够出色胜任工作,并通过自学逐步考取初、中、高级美容师资格,这个21岁来深闯荡的女孩,完成了人生的一次精彩转变。

  ■对话

  庆幸走出家乡来到深圳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的工作生活了吧?

  马丽(以下简称“马”):是啊,一晃来深圳一年多了,时间过得真快。都还好,只是这里的菜口味很清淡,我们四川人喜欢吃辣的。

  记:在深圳有何收获?

  马:很多,无论是医院领导还是同事对我都非常照顾。很庆幸当初自己勇敢走出家乡来到深圳,在这边见了世面,学到了东西。

  记:家里准备盖房子,每个月寄钱回家吗?

  马:几个月寄一次,其实寄得也不多,这一年多来考美容师资格证算下来花了一万多元,都是自己平时省下的钱。来深圳一年多了,我买的最贵的衣服是一条100元左右的连衣裙,在东门买的,还有一双100元左右的鞋子。(同事说马丽很节省,除了买些生活必需品,基本没有别的花销。)

  记:你和同事打过架?

  马:(显得不好意思)那是以前的事,我是急性子,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价。

  记:整容后,同事说你变漂亮,有无男孩子追你?

  马:没有。我从没谈过恋爱呢,再说了,我才21岁,还小。

  ■记者手记

  她经历了艰难的成长过程

  认识马丽,缘于她在绵竹体育馆做志愿者。鹏程医院在灾区招聘的第一天,我就发动她去报名,但到最终促成她前往深圳,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可能由于太热心帮人找工作,我成了灾区群众眼中的“人贩子”。尽管充满对深圳的憧憬,马丽起初仍摇摆不定,她的几个好友也说我是“骗子”,她的家人也信不过我。最后,我拿着记者证、身份证,找到警察和绵竹市劳动就业局副局长,证实我不是“假记者”,她才最终决定来深圳。

  开始到鹏程医院工作时,马丽很胆怯,也很自卑,觉得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我经常在晚上收到她的短信,大多是说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同事又在议论她了,感觉压力很大。她说不想被人太多关注,觉得她就是因为来自灾区才会受到更多照顾。我也一直鼓励她要勇敢走下去。

  今年2月5日,马丽特地赶到广州答谢我。聊天中,她说来到深圳后一点都不后悔,对深圳的印象也不像她刚来时那样。现在有勇气对当初劝阻她不要来深圳的同伴说,选择出来是正确的。她想着老家的弟弟,还有离异的母亲,想用赚的钱给他们买些衣服寄回家。她还打算成为一个美容师,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有自信,做出一份成功的事业。

  当天临行前,她还拿出一个装有1000元的信封给我,说表示感谢。那是刚到深圳时,市劳动局副局长给她的利市。我拒绝了她的好意,告诉她要再接再厉用成绩来回报。

  一年来,马丽说自己进步了很多,考了美容师,学会了纹绣,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脑操作技术。她计划赚了钱买一台手提电脑,慢慢学电脑知识。最近这半年来,她和同事的关系也有很大改变,同事不会再用以前那样的眼光看她。

  她憧憬着未来,希望靠自己的实力拿到高薪。对于培养了她的医院,她很感激,也不会随便离开。

  本版文字:事态记者 马小六 陈铭

  本版摄影:事态记者 徐文阁 实习生 马闪山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