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硫磺熏过,枸杞变靓身价翻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5:41  燕赵都市报

  燕赵都市报记者 王俊栋

  作为枸杞集中产区的辛集市已有几十年的枸杞种植历史,从最初的单一栽种到现在的深加工,辛集市的枸杞业日趋蓬勃。随着销路的日益开阔,一种“矫饰”枸杞外观的加工方法——硫磺熏蒸,也随之而生。这种可改观枸杞品相的加工方法在赢得销路的同时却也损害了食用者的健康。有关人士认为,此做法不利于枸杞业的长期发展,政府应予肃清,以维护辛集枸杞的金字招牌。

  ■说法:硫磺熏制法出现已有时日

  据了解,辛集枸杞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其粒大、肉厚、籽少、味甜、柔软、包红如血的特点,自其扎根辛集以来就为其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今辛集市境内枸杞栽培面积多达两三万亩,年产杞果几百万公斤以上,已成为我国枸杞集中产区之一。但是,辛集枸杞从单一栽种到深加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硫磺熏蒸”的加工方法,这是一种严重损害枸杞质量、有害于食用者健康、被明令禁止的加工方法。但由于该方法工艺简单,可改观枸杞品相,有助于提升销售价格,因此令操此业者格外青睐。

  ■周邻:躲在屋内都呛得无法呼吸

  据当地百姓介绍,最初,不少加工户将加工作坊设在了田间地头,硫磺的巨大腐蚀性和刺激性给周边庄稼带来了灭顶之灾,或枯叶减产,或熏灼而死。在政府的查处下,设在田间地头的加工作坊消失了,转而移至村中立足,自家院落内重起炉灶。

  军齐村操此业的村民有多家,其加工规模都不大,均是一家一户的作坊式。谈起硫磺熏蒸的污染,村民们有无法压抑的反感:“一到放气的时候,硫磺的刺激气味会弥漫全村,即使门窗紧闭,躲在屋内都呛得无法呼吸,村民们几乎每天都在煎熬。”

  村民们说,距离加工作坊近的树木纷纷患上了“脱叶症”,原本茂密的树冠现在看上去零落萧疏,有的小树甚至被“熏死”;除此之外,硫磺对铁质器物特有的腐蚀性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些近邻人家的铁质门窗往往“超速糟掉”。

  ■调查:枸杞“过磺”后价格翻倍

  昨日,记者以购买者的身份走进军齐村一家枸杞加工作坊,这里几乎没有什么设备,只有巨大的硫磺刺激味,呛得记者咳嗽不停。一张巨大的塑料布遮蔽着正在熏制的枸杞,硫磺的熏烟带着浓浓的刺激味道源源不断地从塑料布的孔眼中冒出。

  “你要‘过磺’的,还是‘不过磺’的,价格不一样。”加工者所谓的“过磺”和“不过磺”是指经硫磺熏蒸过的枸杞和未经硫磺熏蒸过的枸杞,从其嘴里得知,“不过磺”的枸杞每公斤两元多,“过磺”的每公斤四元多,两者相差近一倍,原因就在于“过磺”的品相好:颜色红,且鲜亮。

  当地熟知此行业的人告诉记者,“过磺”的枸杞品相好,商家爱要,最主要的是能卖上高价钱;再者,鲜枸杞经过硫磺熏蒸后,容易干,否则,鲜枸杞遇上连续的阴雨天气,不经熏制加工,就容易烂,颜色变黑,卖不出好价钱。

  ■危害:硫磺熏蒸有害身体健康

  早在2004年,国家就曾发布公告,对枸杞种植技术和生产加工技术应具备的质量技术条件做了要求,其中特别提到“严禁用硫磺熏制或染色加工”。对于硫磺熏制的危害专家早有定论:硫磺里含有铅、砷等重金属,会对人的肝脏或肾脏造成严重影响;硫磺燃烧后能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是一种致癌化学物质。长期食用硫磺熏制过的食物会让人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支招:三种方法教你鉴别枸杞品质

  业内人士介绍,市场上不乏“过磺”的枸杞,购买应慎重,人们在购买时可通过三种简便的方法鉴别枸杞的品质:一看其颜色,特别鲜红的,光光亮亮的可能是“过磺”的枸杞,而颜色略发暗略带土色的是天然枸杞;二凭手感,“过磺”的枸杞有粘黏感,天然枸杞则相对干燥;三尝味道,拿一颗放入口中咀嚼,天然枸杞酸中带甜,而“过磺”的枸杞则有很重的酸苦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