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松北区发现呼海铁路总局机关旧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5:44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丛明宇

  近日,位于松北区的一栋不起眼的平房引起了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人员的关注。经多位专家实地考察后确定,该平房是距今有百年历史的呼海铁路机关旧址,而呼海铁路是黑龙江省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昨天,经工作人员进一步踏查,该铁路的部分附属设施———烟囱、油库、水塔和小学校陆续被发现,专家建议对其进行保护,并着手开始申请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

  机关旧址隐藏在普宁医院院内

  被专家们确认为呼海铁路总局机关旧址的平房,位于松北区普宁医院院内,曾经做过值班室、仓库,如今基本闲置。松北区文化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被这栋小楼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别致的造型所吸引。经松浦镇文化站站长马一航查阅资料和走访后推断,这栋小楼可能是呼海铁路总局机关旧址。

  记者看到,这栋小楼的建筑风格以中式为主,略带欧式色彩,左右对称,所有构件造型精美。该楼面积近千平方米,砖木结构,门窗均为木质。虽然是炎炎夏日,但走进室内会感到异常凉爽。小楼外墙被粉刷成黄色,在楼正面上方有一个圆圈,内挂五角星。根据铁钉的锈蚀程度判断,这个五角星应该是建国后悬挂的。在圆圈上方,有“1927”字样。

  松浦小学教学楼上藏玄机

  专家们随后来到旧址南侧的另一栋平房前。据了解,这是当年呼海铁路总局的主要附属单位———扶轮小学,建国后为松浦小学。几年前小学校合并,该校舍闲置。在这栋平房教学楼的背面,有着一个和呼海总局机关旧址外墙上相同的圆圈,里面有一个凸出的文字,圆圈下面有一对翅膀,中间是一个齿轮。专家们认为,翅膀和齿轮应该是铁路总局的徽标。圆圈中是篆书的“江”字。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得知,“江”是满清时期对黑龙江地区的简称。

  湮没在大田里的储油库

  在呼海铁路总局机关旧址北侧田地内,有一个前后成半圆形拱顶的水泥建筑物,被湮没在农作物内,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专家考察后认为这是呼海铁路线附近的储油库,并推断附近还应该有维修厂房。可能是由于年代久远,厂房早已荒废,专家们最终没有找到。但在油库的东北方有一个30多米高的烟囱和一个9米左右高的水塔。其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材质都和呼海铁路总局的旧址相同。由此确定,这些应该也是呼海铁路的附属设施。

  有关部门将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据马一航讲述,其祖父当年曾担任呼海铁路设计的总工程师。根据老人的回忆,如今的松浦大道当年曾经是呼海铁路的一段支线。现在松浦镇还有一个村子叫“三线屯”,就是因为该地是当年火车铁轨三线交叉处。侵华日军进入东北后,侵占该铁路,并将部分路段炸毁。建国以后,呼海铁路的名称取消,并包含在滨北铁路线内。

  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刘云才认为,呼海铁路总局机关旧址的发现,对研究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经济、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部门将对其做进一步考察,完善确定相关数据,并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有关部门也应对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该旧址被破坏,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本报记者 杨锐摄

  相关资料

  《中国铁路大事记》:“呼海路:民国十四年(1925年)9月4日由黑龙江省政府发起的呼海铁路公司正式成立。呼海铁路自哈尔滨松花江西岸马船口起,经松浦(呼兰县)、绥化至海伦,全长222.8公里。股本1000万元原定官商各半,后因商股筹集不多,便全改为官办。十四年10月动工,十七年12月15日竣工。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1日举行正式通车典礼。”

  《黑龙江省志·铁路志》上记载:“呼海铁路最初称兰海铁路。由于呼兰到海伦之间土脉肥沃物产丰饶,所以,清末民初屡有在此筑路之议。20年代日俄在东北争夺筑路权愈演愈烈,中国绅商决定自筹款项建造呼海铁路。……共有机车28台,客车39辆,货车443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