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岸自古同胞亲 莫再人为离别伤 台海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5:46  台海网

  

两岸自古同胞亲莫再人为离别伤

  台海网8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张燕娟)他不是职业作家,却有着最敬业的文字热忱;他没有专司写作的时间,只有挑灯夜战,笔耕不辍。

  廖晁诚,这位年过半百的公务员,满腔热情,孜孜不倦,两部共计百万余字的长篇力作——— 《山路弯弯》、《海峡之约》先后诞生。

  

  《山路弯弯》是一部励志小说,已先期出版,如今摆上北京各大书柜;另一部作品《海峡之约》,将于今年9月出版发行。“两岸自古同胞亲,莫再人为离别伤。”《海峡之约》是一部以厦金航线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反映了海峡两岸两代人在人为阻隔5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它融入了厦门古往今来的众多元素,厦门读者阅之一定会备感亲切,爱之,喜之。

  他是个极感性的人,作品如人一般细腻

  打字员被廖晁诚手稿感动哭了

  给记者发来廖晁诚电子书稿的人,称他为 “廖叔”。这个称谓恰是他的性格写照:作为长辈,和颜悦色,乐于与后辈分享人生阅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廖晁诚一直强调,“人生要有一种责任和追求,才能活得充实、快乐”。

  廖晁诚阅历丰富,除了没当过兵外,其他行业都干过。多年来,他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一个阶段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不断去努力!”他说,在追求、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精力自然会集中,烦恼也会被阻隔,最关键的,还能保持身心愉悦。

  不是很习惯用电脑写作的廖晁诚,写这两部小说加上此前出版的专著,已经积累了小半个公文橱的手稿。廖晁诚很自豪地向记者展示,“写的时候很辛苦,但却是积累”。

  完成两部作品,廖晁诚完全没有挤占工作时间,均是晚上和假日写作。第一部写了68天,第二部又是40天。强度最大的时候,一个晚上写了一万多字,直到凌晨2点,第二天照常7点去上班。很多人好奇,一大把年纪的廖晁诚为何能有此旺盛精力?“有信念,就有奔头!”廖晁诚淡然地说。

  其实,廖晁诚是一个极为感性的人,在两部作品中他的感性展现无遗。很多细节,让有幸先睹为快的读者,眼角湿了又湿。负责书稿录入的几个打字员 “抱怨”说道:“字都敲不下去了,廖叔的情感太细腻了!”听到这些,廖晁诚欣慰地笑了。这一切,早在廖晁诚的“算计”中。他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眼角也是湿了又湿。

  上一页

  闽西人闯厦门特区

  “弯弯山路”肯定有尽头

  在《山路弯弯》序言中,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张胜友这样写道:《山路弯弯》虽是晁诚同志的小说处女作,但文笔却相当老辣,浸透了作者的人生经验,情节生动曲折,可读性强,塑造的人物性格也相当突出,并具有一定典型性,是一部 “闽西人闯特区”的典范之作。

  “山路是那么弯曲;山路的石头是那么光滑;一个弯,又一个弯;上山;下山……”现实生活中,从闽西大山中走出来的廖晁诚,对于山路有着特殊的情感,有着比别人更深的感悟。

  在廖晁诚眼中,山路不再简单是“山路”,借书中的主人公之口,廖晁诚说出了自己多年的人生感悟: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总是用“出山”来激励自己。“山路再长,坡再陡,再弯弯曲曲,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走出去,弯弯山路肯定有尽头的。”“人生如这弯弯山路,经受困难和挫折如同每天吃饭、穿衣、睡觉,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人生只要有追求,路就一定越走越宽!”

  廖晁诚说,这部小说,他是将人生中的应有责任和自信,融入主人公的骨子里,随着情节展开。在小说尾声,廖晁诚写道:“一个人,无论是从事什么职业、年龄多少,要永远牢记人生的责任。无论什么时候,要始终保持一种坚韧的意志,保持一种战胜困难的自信。只要一息尚存,责任、自信要永远与生命同在。”

  张胜友评价,它旨在激励青年一代正确认识人生道路上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挫折,奋发有为,积极上进,奉献社会。

  上一页

  一个对台工作者的认知积累和情感抒发

  《海峡之约》记录两岸情感点滴

  《山路弯弯》刚刚交付印刷,廖晁诚又投入了《海峡之约》的创作。4月份开始写作,9月就将出版。廖晁诚说,这是一部潜心力作,更是一位对台工作者的认知积累和情感抒发。

  廖晁诚到厦门广播电视局工作前,长期在涉台部门工作,期间还有到中央台办挂职学习的机会。从最基层、到特区,然后到中央机关。20多年的对台工作经验,使他时常接触两岸交流的故事。他深有感触:“相隔50年,黑发人变白发人,而亲人之间的情谊却亘古不变,只会随着时间的沉淀,而历久弥香。”

  在《海峡之约》中,未婚妻韵婕隔着台湾海峡,等了郑文彬50多年。岁月流逝,爱情自古纯美。韵婕用文彬送的钢笔写下了离别后的日子,详细记录了一代人的血泪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伴着厦金航线的开通,厦门和金门又重回历史的“双子城”血浓关系。上一代人离别时的辛酸,等来相逢时的感动;而新一代人,冥冥中注定会相遇、相知、相守……

  在《海峡之约》中专门设计了几个台湾岛内民进党籍民意代表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却画龙点睛。作者在工作经历中体会到,民进党人同样是中华文化孕育的子孙,尽管极少数人为了政党的利益违背良知,鼓噪分裂社会,但两岸和平、交流、合作是无法逆转的。

  在廖晁诚的笔下,一切故事都通过厦金航线串场衔接。在廖晁诚看来,厦金航线是多元的,不仅是沟通两岸的大动脉,更是血浓于水、文化传承的交融点。

  廖晁诚透露,以他特有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仍在不倦地思考,下一部反映两岸题材的作品已在构思当中。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