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负增长”的真实穿透“被增长”的虚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6:52  燕赵晚报

  □赵勇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8月3日公布了2009年工资指导线。生产正常、经济效益达到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本年度的工资增长基准线为7%,通知里还出现了“效益不好的企业工资可以零增长或负增长”这样的字句。(8月4日《广州日报》)

  虽然这一“工资指导线”并不要求企业强制执行,但人们已经在担心:既然政府部门都允许工资负增长了,那老板减薪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这样的担心当然可以理解,钱袋子向来都是大家最敏感的地方,广东私营经济历来发达,工资指导线对企业主和员工来说,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但换个角度去看“允许负增长”的工资指导线,这个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数字虽然真实得有点残酷,但却难能可贵地不再让我们陷入虚幻的“被增长”。

  数字向来容易被注水,无论是“被就业”的高校就业率,还是不包括私营企业和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这种失真不仅让那些“被增长、被就业”的人焦虑不已,还会营造一种“工资在增长、就业率喜人”的幻象,如果决策者再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物价、最低工资线、高校招生规模等方面的调整,那对某些群体简直无异于一场灾难。

  数据之所以要选择性失真,是因为有些政府部门需要这些数据,需要这些数据背后虚化的政绩。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一条屡屡生效的潜规则。以此来看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允许负增长”的工资指导线,说明政绩不再是当地政府部门发布数据的指引路径,只有真实,才是政府数据唯一的依托,这对既有潜规则实在是一种质的突破。

  发布好看但失真的工资指导线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可表明政绩,又可取悦众多私企员工。但现实却与好看的数据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金融危机之下,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类型的广东,所受影响尤其大。这个时候如果固守虚无的工资高增长,一方面无异于戏弄广大企业员工,另一方面也势必激发企业主和员工之间的矛盾——员工们会质问老板:政府的工资指导线定得这么高,我们的工资怎么没涨?所以,实事求是的“负增长”,远比粉饰太平的“被增长”要稳妥得多,它不是官员政绩意志的产物,也不会误导政府和企业决策。它或许会带来些许痛感,但这也是政府、企业和员工之间消除疑惑增加信任的黏合剂。

  广东“工资允许负增长”,带我们走出了数字迷宫,“负增长”的真实消弭了“被增长”的虚幻,对政绩的焦渴让位于对现实的关照,没有理由不给点掌声。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