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巨变60年:六十年上下求索 护航老百姓健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7:38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本报讯 (记者秦洋 通讯员刘翔)60年前,群众就医大多依靠个体诊所,或者江湖郎中;60年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遍布城乡。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山西全境解放时,全省只有医疗卫生机构1262所,医务人员14989名,病床917张。人民群众缺医少药,传染病、地方病肆虐,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仅36岁。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省工矿企业普遍建立了医疗卫生机构,并鼓励个体开业医生组建联合诊所。1957年底,全省卫生事业机构发展到3684所。到1965年底,初步建立了纵贯省、地(市)、县 (市、区)、乡 (镇)、村,涉及各行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省卫生工作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的卫生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省卫生事业更是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08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9533个,卫生系统从业人员19万多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我省115个有农业人口的县 (市、区)实现全面覆盖。全省2090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4%。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01个,覆盖城市人口700余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建立起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全省131个疾控机构和598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网络直报,伴随着覆盖城乡的健康网络的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2009年,我省用于卫生体系建设的投资将达到15亿元,成为建国以来投入最多的一年,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