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止跌回升 企稳向好——经济形势评点(七):多予放活农村经济遇困境而不疲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7:38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只有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才会有强力的支持和坚固的后盾。

  可以说,上半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之严峻,多年少见。“屋漏偏逢连阴雨”——一面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农产品价格下跌,大批农民工返乡,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受创,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面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严重旱灾,让农业生产“危机四伏”:截至7月上旬,全省受旱面积达到2970.5万亩,严重受害面积达到1200万亩以上。朔州市东张士村6000亩耕地因旱只能下种1000亩,该村72岁的老农曹汗斌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像今年这样的大旱。

  在这样的困境中,农业农村经济能否挺住,不出现“暴跌”式的下滑?且看一组数据:上半年农业增加值增长4.5%;夏粮虽然减产16.4%,但仍达到中等收成年份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继续增长,达到2024.7元,同比增长6.5%;畜牧业平稳增长,全省肉、蛋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和13%——我省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不仅如此,“五个全覆盖”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工补农、以煤补农成效显著,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正式起步,生态庄园经济等生机勃勃——农业农村经济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创新和突破的亮点频闪。

  在多年罕见的困境中,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措施,牢牢把握住了“三农”工作的主动权。中央和省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全年对农民各类补贴增加5.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4元;全省现代农业的“领头羊”和“试验田”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如期启动,目前已有41个项目落实建设资金达3.1亿元;各地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大规模实施植树造林,上半年完成造林面积333万亩;产业化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省本级安排项目建设资金达5.3亿元;“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面推进,将成为近年来我省影响范围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民生工程之一。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的潜力就在农村。因此,省委、省政府把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加投资,培育农村消费,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今明两年,全省各级财政将为工程实施注入资金175亿元。趁着暑假,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正在“大干快上”,今年铺开的1900多处工地上,近2万名农民工挥汗如雨。他们为德政民心工程添砖加瓦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就业的机会,实现了增收。

  各地积极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安排部署,努力稳定粮食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建设,发展公共事业,促进就业创业,推进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朔州市今年提出“做生态文章,打乳业品牌,建畜牧强市”的战略,力促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1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原平市积极培训农村经纪人队伍,使全市农产品销路大开,10万公斤不易储存的黄杏全部销往东北。

  事实证明,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的良好态势,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首先,农业生产形势的稳定,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保障了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其次,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根本保障。第三,农民收入的增长,为扩大消费和拉动内需创造了必要条件。第四,农民转移就业的回暖,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收入的增加提升了农民的购买力,为我省的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提供了丰饶的土壤,促进“双三十”农产品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顺利实施。上半年家电和农机下乡销售家电10.8万台、农机具64538台(件),销售额达到13亿元。

  踏破困境赢得的是信心,反思既往积累的是经验。当前取得的成绩可谓不俗,但“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三农”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正视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对策、强化措施,才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落实,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省“三个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评论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