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宏志生的一封信让我们眼含热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8:15  钱江晚报

  今年7月,“中天·钱报”第三季助学行动再次启程,今年的助学人数一共120名。助学行动的消息刊登后,编辑部、本报热线里,接到一封封承载着希望的来信和一通通期盼的电话。

  截至目前,我们已确认了来自温州、丽水、武义、衢州、杭州等地100余位贫困家庭的受助对象。

  他们的坚强、勇敢和超出同龄人的懂事成熟,都让人动容。

  刚被浙大录取的她,写来一封信:

  “无论如何,我都要减轻爸妈的重担”

  胡志娟,杭州长河高级中学的宏志生,刚被浙江大学录取。她也是申请“中天·钱报”助学金的孩子之一,她的来信让编辑部里的所有人都眼含热泪。

  我叫胡志娟,来自临安的一个小农村,我家中有4口人。

  爸爸妈妈都年过半百,身体大不如前了。但爸爸依旧在干体力活赚钱——挖竹林、挑沙泥、当小工……付出辛劳的汗水甚至血泪,但他一直默默承受……妈妈在村里摆了个小菜摊,每天3点就起床去镇上批菜,晚上7点才回家。

  日益瘦削的脸颊告诉我他们的辛劳,望着他们的背影我不禁潸然泪下,气自己为什么还不能让他们省心,而昂贵的学费又加重了他们肩上的负担,这种透支体力的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我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大我12岁有着智力残疾的哥哥。虽然他说话有些语无伦次,但我知道,他是很疼我的。

  还记得高中离家求学,一次,妈打电话来说,托村里的人帮忙,哥在一家福利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是烧煤的活。

  妈说他第一天去上班就是晚班,一同值班的那位欺负他是新来的,把活都扔给了他,从未熬过夜的哥哥竟撑了下来。第二天,舅舅去看他,30出头的他竟委屈地在舅舅怀里哭了出来……

  妈说的时候哭了,妈不知道,电话的另一头,我早已泪流满面。

  这就是我的故事。

  当我得知“中天·钱报”助学活动时,我看到了一丝希望,我想,无论如何,我都要尝试减轻父母的重担。

  他曾每天5点举着火把上小学

  眼下他的梦想是:考上大学,将来为村里修条路

  今年高考,汪冲的成绩是611分。按照公布的高考分数线,他能上一本,这个分数是乡里有史以来为数不多的好成绩,为此,一家人好一阵欢喜。

  然而,大学的学费却让这一家人陷入了困境。汪冲的家在开化县大溪边乡柴塘村。这是一个位于480米山顶上、只有40户人家的小山村,由于至今没有通上公路,到达小村庄需要翻过两个山头,花上个把小时。

  汪冲的家至今还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农村的样子,一台17吋的电视机是家里唯一的家电。

  因为柴塘村村子小,办不起学校,上学必须挂靠到大一点村子的学校。

  为了让汪冲上学,8岁那年,爸爸汪培桂把他送到了山脚的墩上村小学。小汪冲每天5点钟举着火把步行到学校,放学后赶回家已是晚上7点多了。

  汪冲说,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一定要发奋学习,考上大学,有了本事,多赚钱,为村里修一条可以通汽车的路。

  汪冲有一个姐姐。为了汪冲能上学,姐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赚钱了。父亲虽然学过油漆,但找工作比较困难,一年也接不了几个活儿,收入自然微薄;母亲则在开化县城的一家医院做护理工,也赚不了多少钱。

  “汪冲这孩子,很了不起,小学时就是优秀生。他的高考成绩在我们村考上大学的几个孩子里是最高的。他考上大学,我们能帮忙的一定会帮忙。”在邻居们眼里,懂事的汪冲是小村的骄傲和希望。村里40户人家,大家都表示会尽微薄之力来帮助这个有出息的孩子,一位邻居准备从刚刚卖果子的收入中拿出200元。汪冲说,如果父亲能找到油漆活,他还要帮忙做小工,多赚点钱。

  汪冲就读的开化县高级中学是一所全封闭中学,一周回家一次。爸爸一个星期给他50元生活费,这本来就不多的生活费,汪冲却总能剩下,最多的时候50元能剩下30元。汪冲基本不吃荤菜,就着家里带的咸菜凑合一顿。19岁的小伙子,瘦得不到90斤。“舍不得,这些钱都是爸爸辛苦工作赚的。”

  班主任郑军老师说:“这孩子,这次没考好,如果他的数学考出水平的话,高考分数会比现在要高很多。我带过许多学生,他是个特别质朴、懂事的孩子。”

  像汪冲和小娟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因为贫困,他们走向大学校门的路是那么坎坷。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人能伸出援手,帮他们一把。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