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维景国际大酒店:繁华的另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8:15  钱江晚报

  天色暗了,杭州平海路上,街灯渐次亮了起来。高耸的维景国际大酒店霓虹闪烁,衣着笔挺的门童殷勤地迎送着每一位宾客。

  每当这个时候,酒店侧面的一条通道上,也迎来了它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拎着饮料瓶、各式垃圾的流浪汉们纷纷“回家”了——酒店裙楼下的狭长通道里,常年住着数十个流浪汉。

  附近的市民说,这里本是酒店员工停车的地方。不知从何时起,这个通道被越来越多的外来流浪者占据,俨然形成了一个微型小区。

  “数了数,有近40来个人呢。”市民金先生给本报打来了电话,“这应该是市区里流浪者聚集最多的场所了。”

  “这里很通风,凉快又干爽”

  狭长的通道位于维景大酒店裙楼的下方,足有百米长。两旁停满了轿车、电动车,正好挡住了通道的两端,因此稍不注意,你根本就不会知道这里竟然还有人居住。

  走进通道,你会被眼前的壮观景象吓一跳——通道左右两侧铺满了草席或门板,墙角的水管上挂着各种杂物,地上堆着塑料瓶、可乐罐等物。

  可能很多人都出去讨生活了,昨天下午记者到的时候,流浪者并没有多少。他们有的酣然大睡,有的坐在地上无所事事地发着呆。

  “这里很通风的,又凉快又干爽。”来自河南的老龚以乞讨为生,他显然对这个地方非常满意。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愿去救助站时,他说,他们这里不全是讨饭的,也有做小生意的、捡破烂的、擦皮鞋的、甚至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

  “一般大家白天出去做事,晚上回来睡觉,大家各干各的,处得挺不错。如果去了救助站,肯定就要被送回家了,我们可不想回家。”老龚说。

  老乡带老乡,三四十人陆续“定居”

  今年46岁的安徽人老张就住在这里。他说,由于老家遭遇自然灾害,收成没有保障,所以才决定来大城市讨生活。

  老张是今年刚来杭州的,靠贩卖莲子赚点小钱,因为无力租房,几经迁徙,最后选择落脚在平海路上的这块“风水宝地”。

  这个地方是从去年开始慢慢形成一个居住群的。“最早觅得这个好地方的,就是我们安徽老乡。”老张说,可能大家都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就老乡带老乡,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十人长期在这里“定居”。

  老张告诉记者,这里的生活很方便,附近宾馆酒店多,日常洗漱、方便都有着落。而且这一带好心人也挺多,有时还会有人给他们送点吃的、穿的。

  “最怕的就是城管来查,他们一来,我们就只能随便找个地方躲几天,等过了风头再说。”老张无奈地说,被赶的感觉毕竟不好受,“等我赚到钱,我就自己租房子去住。”

  相关部门挠头:

  赶也不是

  不赶也不是

  有这么一群“客人”长期住着,这让酒店有些头疼。

  “我们也和那些流浪者交涉过很多次了,让他们搬走,可一直没什么作用。现在有外宾或是重要客人来的时候,我们就请民警和城管来管一下。可是没多久,他们又聚集在这里了。”维景大酒店有关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为了安全,现在酒店在通道上加装了摄像头,还雇了人看管。

  “这批人我们是知道的,我们和民政、公安、环卫等部门管了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城管执法湖滨中队的执法队员说,对于这些流浪者,城管只能进行劝导。但是他们流动性大,当时走了,没几天又回来了,所以也相当头痛。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对于这些人我们只有劝导,不能强制。他们愿意接受救助,我们就提供帮助,并送他们返乡。”工作人员说,可情况往往是,他们根本就不愿意进救助站。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