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链,长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8:15  浙江日报

  一些经济学家把浙江的传统块状经济比作“土豆经济”,虽然数量众多却整体松散。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与整合,一家家企业串连起来,以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和更加密切的协作参与国际竞争,眼下正成为浙江块状经济面临的紧迫命题。

  拉长产业链,获取更多价值

  这些天,由嵊州6家重量级领带企业发起成立的嵊州领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云南等我国传统蚕桑产区洽谈合作。未来两三年,这些企业至少将投资2亿元,拓展蚕桑基地100万亩,为嵊州领带建立稳定的原材料基地。

  “产业链太短,让我们吃了不少亏。”嵊州领带协会会长、“巴贝领带”董事长金耀感慨地说,做领带的原料白厂丝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受制于人。这次联手建立原材料基地,受益的绝不只是几家股东单位,而是整个嵊州领带产业。据介绍,基地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000吨白厂丝的能力,几乎辐射全市1200多家领带企业。

  不断地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已成为我省近年来块状经济的自觉行为。2个月前,由萧山化纤龙头企业恒逸集团合作参与、总投资达40.5亿元的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PTA(一种主要用于制造涤纶的化工原料)项目实现满负荷生产。这个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工厂,对萧山化纤纺织集群产业获得稳定的原材料意义重大。

  一些地方还努力向下游渗透。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长兴铅酸蓄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从原辅料加工、零配件制造、组装、销售到废旧蓄电池回收这样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一些龙头企业已不满足于造电池。前不久,天能公司还开始生产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期待以生产电池的成本优势,获取更强的竞争力。

  既向上游挺进,又向下游渗透,浙江块状经济在拉长产业链的努力中,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整合产业链,实现更高效率

  外向依存度颇高的浙江经济,碰上外需持续萎缩,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如何抓紧调整,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阵痛”之中,往往孕育新生的希望。对台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颇有研究的清华大学教授殷存毅认为,“在产业链的制造环节,浙江块状经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提升水平,不仅来自于技术革新,也需要加强横向整合。

  今年上半年,温岭的正昌道森集团以加盟或入股的方式,将同样生产汽车锻压件的其他32家小企业整合到自己旗下。这样一来,该集团生产锻压件的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大为降低。初步估计,今年锻压件的销售额将在去年1亿多元的基础上翻一番。

  做一根领带,从采购白厂丝、打线,到染色、织造及后整理,生产环节众多。在嵊州,“小而全”的企业十分普遍。然而,我们近日却看到一些“大而专”的工厂,正在酝酿或已经建立起来。

  这两天,“悦龙领带”总经理邵龙火忙着对厂里的打线车间进行资产评估,准备拿出来与其他几家龙头企业的打线车间合并,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这些努力,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在嵊州市政府的文件里,我们看到,政府对上述项目的土地征用及科技研发等方面,都明确了进度和帮扶部门。

  此前,由3家领带企业的后整理车间整合而成的三鑫整业集团,已成为当地最大的后整理企业,处理当地领带企业所需的85%以上的原料布。这种专业化的生产,使整个区域的后整理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这样的分工与协作,不仅会使集群内企业制造成本下降,也必然将集群内的企业捆绑得更加紧密。整个块状经济,因为有了经线和纬线的交织,正变得更具张力。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