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湾年底县市长选举 不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大局 县市长选举,两岸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09:02  台海网

  今年底,台湾将进行“二次政党轮替”后的首次县市长选举。受县市升格延选影响,年底县市长选举重要性相对降低,明年“直辖市长”选举成为蓝绿政治板块移动的决战点。受选举基本盘、经济大环境、陈水扁弊案等因素的影响,选举结果能否维持蓝绿平盘,及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台湾年底县市长选举初探

  选举重要性相对降低

  2009年县市长选举一度被视为马当局的“期中考”和2012年“大选”的前哨战。7月2日,台“行政院会”核定通过台中县市、高雄县市、台南县市合并升格案及台北县单独升格案,升格后的“直辖市长”选举将延至明年进行。于是,年底县市长选举热度降低,重要性相对下降。另一方面,年底参选的17个县市多为小县市或农业县市,人口加起来不到全台一半,县市选情趋向单纯,对岛内政局发展及2102年“大选”影响力相对降低。

  与此同时,合并升格的4个“直辖市”加上台北市在内,5个“直辖市”总人口达1373万,占全台人口近60%,明年“直辖市长”选举的指标意义及激烈程度将大幅提升,甚至成为2012年“大选”的前哨战。舆论分析,蓝绿任何一方只要取得5个“直辖市”中的3个,都有助赢得2012年选举。目前绿营内部正酝酿“四大天王”各自率军南征北讨,蔡英文角逐台北市,陈菊坐镇大高雄,预期明年升格后的首次“直辖市长”选举将更加激烈,蓝绿势必“精锐尽出”,提前布局,抢占有利位置。从实力对比分析,国、民两党均是“坐二望三”,民进党在大高雄及大台南胜率大,国民党在台北市及大台中胜率大,新北市(原台北县)两党均有胜出机会,可以说蓝绿势力不相上下,与目前“蓝强绿弱”、“蓝大绿小”的政治格局有很大不同,明年“直辖市长”选举国民党将面临严峻挑战。

  

  蓝绿加紧布局营造气氛

  受县市升格延选、陈水扁弊案持续发酵、两岸关系日趋缓和等因素影响,岛内选举环境及力量对比发生很大改变,国、民两党不得不规划新的选举策略,加紧排兵布阵,年底县市长选举的硝烟已经提前燃起。

  国民党“府院党”系统全面应战,力争巩固现有执政县市。一是重视提名。为体现“清廉、改革、团结”诉求,国民党依选区不同采取初选或征召方式提名候选人。马英九参选党主席后,要求提名人选要“正派、清廉、勤政、爱民、有理想、讲道义”,并逐步介入云林、花莲、新竹等县市的提名整合,候选人提名有望在8月完成。二是积极辅选。除8位国民党副主席均被依照专业与地缘关系赋予辅选和协调责任外,目前国民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敦义正规划举办区域“立委”问政说明会,提前为年底选举造势。三是利用执政优势加速资源下放。台“行政院会”分别编列583亿元(新台币,下同)的扩大内需预算及4年5000亿元特别预算,协助地方县市发展经济。国民党中常会还陆续邀请寻求连任的执政县市长针对县政进行报告,让“府院党”及地方交叉支援。四是厚实基层辅选实力。通过实施专案计划及调整地方党部人事,强化基层组织,优化选区辅选配置。

  民进党力争保住南部执政县市。首先确立规则,及早布局。2008年5月蔡英文出任党主席后,迅速成立“选战策略小组”,并改革党内初选机制,由党主席征召县市长参选人,诉求“团结”及“县市平等”,同时让新潮流系大佬吴乃仁出任党秘书长,运筹选举。其次拉高选举层级,通过“打马”、“挺扁”为选举造势,企图稳住深绿基本盘。三是积极辅选,深入基层。六七月份,蔡英文展开第一波“辅选打底”工程,8月蔡将启动“小鹰号巡航辅选列车”,由党主席与党公职轮班领军下乡宣导。此外,民进党规划设立隶属党中央组织部的民进党之友会,增设社会运动部、网路部,开展社会运动,寻求基层支持。

  上一页

  选举不影响两岸关系大局

  尽管年底县市长选举的重要性及指标意义相对下降,但该选举是岛内“二次政党轮替”后首度举行的地方性选举,其结果将对国、民两党产生一定压力,在岛内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岛内政治格局变动不大。从岛内政治生态看,由于年底参选的17个县市中,蓝营占据绝大多数,预估在选举结果基本维持平盘的情况下,蓝绿版图不会发生较大变动。同时,民进党基本盘并未溃散,加上擅长文宣和议题战,其在年底选举中的政党得票率不会有太大变动,仍将获得一定支持度,蓝绿对抗的基本格局将继续存在。

  其次,马当局将有惊无险地度过“期中考”。从岛内政局看,若蓝绿在县市上互有得失,总体维持平盘,对国民党及马当局的影响不会太大。而兼任党主席的马英九在县市长选举中通过提名、辅选累积自己的人脉和实力,对国民党掌控力增强,有利于其2012年的竞选连任布局。“内阁”将在选举过后有所变动,幅度大小视选举结果及蓝营后续提名整合而定。在接下来的“直辖市长”选举中,实力派政治明星如胡志强、朱立伦、吴敦义等将扮演重要角色,牵动党内政治权力结构重新分配。

  再次,民进党如果未能确保现有席次,将面临大的冲击。民进党在近年多次选举中惨败,如果此次选举再次败选,将更难扭转因“立委”、“总统”选举败选和陈水扁弊案造成的颓势,未来发展将面临更大冲击。蔡英文的党主席地位将受到更大挑战,苏贞昌、谢长廷、陈菊等人将获取更大政治舞台。

  最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不会改变。由于岛内政治格局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难以改变。但由于民进党在选举中向“独”派倾斜,大打“两岸牌”,针对ECFA议题进行“公投”联署活动,党内新潮流系、基本教义派反对陆资入岛,将对岛内民众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势头。(作者尹茂祥 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