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莫让皇粮吃坏了作家们的肚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10:09  生活新报

  瞭望东方周刊近日专访了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新闻发言人陈崎嵘,针对作协体制、韩寒的批评言论、郭敬明抄袭案、网络作家和80后作家加入作协等事件对作协进行了一系列的访问。访谈中,陈崎嵘回应了质疑,并且陈述仅200余作家享津贴——“我们真的没养多少作家”,吃“皇粮”的只有200多人。

  与此同时,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了退会作家,他们呼吁作协体制改革,应该给作协“断粮”。郑渊洁、余开伟、夏商等作家的经历不禁让人感觉全国作协以及地方作协的“黑暗面”。顿时,作协四面楚歌,需要面对的难题重重,考验多多。

  制度上,“官本位”、“衙门化”的作协少了一丝文气氛围,多了几丝“铜臭味”和“官僚气息”。为官心态充溢作家之间,作协的官僚化、衙门化日益严重。缺少真正的制度监督机制来严格地管理和监督作协的整体运行,“皇粮”养着一批专门不干事的沽名钓誉的“小人”。当然,里面能够真正充分利用作协的权威创作的作家也是很多,甚是让人敬佩。但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腐蚀了很多作协作家的心灵,使他们在里面“无所事事”,玩弄权术,勾心斗角。

  套用温家宝总理那震撼人心的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诚然,国家支持作家协会,是为了给作家更好的条件去创作,有更充足更优裕的条件进行创作中途的周旋。名义上是群众团体,但它却是纳入政府行政体系的准政府组织,中国作协是正部级单位,各省作协则是厅局级,在作协当上领导,就能享受到相应的级别待遇。也就必然导致一系列“官僚腐败”的孳生,花着纳税人的钱,应该做出点成绩给人们看看,不要辜负国民。

  郑渊洁认为,作协改革最直接的做法是“断粮”。作协真正实现“民间组织化”,作家以个人兴趣写作,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少一丝“官味”。审计局不审计它,人大代表不监督它,更应该自我监督,以作家应有的人格和素养。

  别让“皇粮”养坏了作协体制,少一些折腾,中国作协得到的也许会是更多的美誉,而非非议。曾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