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月 我省财政收入增幅由负转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10:27  生活新报

  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收入指标之一,云南省财政收入数据为我省经济回暖提供了佐证。据省财政厅统计,上半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0.4亿元,增长3.2%。

  收储、促销

  抵御云南工业经济下滑

  自2008年4季度中央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以来,中央财政共拨付我省扩大内需资金106.3亿元。为确保我省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尽快启动和实施,省财政厅在年底财政收支平衡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追加预算安排5亿元作为省级扩大内需配套资金。

  “电价优惠”、“重要商品收储”,在各项扶持政策之下,我省云铝股份扭转了一季度的亏损局面,4、5月份实现盈利,今年上半年,产值达17余亿。

  据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支撑我省经济增长的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几大产业均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金融危机之下,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我省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针对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云南省有色金属储备试行办法》得以制定和实施,由省财政筹集资金,计划从去年12月到今年底收储铜铝铅锌锡100万吨。

  通过建立重要商品储备专项资金,对企业在收储期间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仓储费等予以补助,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原材料价格较低时,购进和储备一批铁矿石、精矿等重要化工原材料,积极抢占一批国内外矿山资源,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今年一季度末,有色金属第一批51万吨已经收储,50万吨化肥收储全部完成,相关补贴全部兑现。

  今年上半年,全省25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5%,盈亏相抵后净利润亏损7亿元。面对部分工业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省工信委和省财政厅共同出台工业产品促销奖补政策,通过设立工业产品销售奖补专项资金,对省内企业生产的汽车、农机类产品,机电产品类,中低产田改造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太阳能热水器等五类主要工业产品的销售实行奖励或财政专项补贴。

  贴息、融资推介

  中小企获多方贷款支持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我省协调各方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问题,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确保今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不低于500亿元,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

  据了解,为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问题。省经委去年底从16州市中筛选出100家中小企业,采取银政企三方点对点直接衔接,部分项目实行“封闭贷款”,让部分中小企业有几万至上百万元不等的贷款贴息。

  记者从云南省财政厅了解到,通过建立由省财政厅牵头,省发改委、工信委、工商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云南省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改变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方面存在的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相互交叉、相互推诿等问题,形成规范的监管环境,有效防范和化解融资担保风险,充分发挥担保机构服务企业发展的功能。并安排奖励资金,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增幅等作为考核指标,对中小企业贷款先进单位予以奖励,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的积极性。

  此外,通过举办全省中小企业融资项目推介活动,为企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搭建交流的平台,省财政厅组织了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1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3家小额贷款公司参加,共有建筑、商贸、制药、服务业等十多个行业领域的446户小企业到会洽谈,融资需求236.6亿元,129户企业当场与银行或担保机构达成12.9亿元的合作意向。

  降幅收窄

  财政收入6月正增长

  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实现税收收入逐月增加,我省地方财政收入累计降幅逐月收窄,并于6月份首次实现正增长,扭转了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的局面。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2.2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年初预算的50.1%。在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结构性减税免费政策增多和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我省财政收入能够保持增长并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上半年,全省税收收入完成264亿元,同比下降0.5%,累计降幅比上月缩小4.6个百分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地方主体税种在6月份实现今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全省非税收入完成68.3亿元,同比增收11.7亿元,增长20.6%。除专项收入因实行成品油税费改革出现下降外,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都实现较快增长。

  支出方面,上半年全省财政支出完成691.2亿元,同比增长35.5%,完成年初预算的42.7%,支出进度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106亿元,增长1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6.7亿元,增长49.4%;医疗卫生支出50.7亿元,增长98.7%;环境保护支出17.7亿元,增长98.8%;农林水事务支出110.7亿元,增长106.2%;交通运输支出52.6亿元,增长159.5%。本报记者 史惠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