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金是最大障碍 昆明名人故居保护现状堪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10:40  云南网

  日前,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内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拆迁中途临时紧急叫停。此事一经曝光,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对故居文化保护强烈呼声不断。

  昆明四季如春,素有“春城”美称,是人们向往的居所。名人也不例外,蔡锷、朱德、闻一多、李广田、朱自清、冰心、费孝通、聂耳等都曾在昆明居住。他们留下的充盈文化气息的老屋,在今天,成了昆明的一大财富。

  然而,这些故居,除少部分得到政府妥善保护及企业托管而保存完好外,其余大部分现状令人堪忧。

  

资金是最大障碍昆明名人故居保护现状堪忧(图)

  聂耳故居

  

资金是最大障碍昆明名人故居保护现状堪忧(图)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

  名人居所保护多不理想

  翠湖附近的朱德旧居内陈列有20余种展览复制品,摆放着朱德用过的木家具及用品,并以“朱德在云南”为主题,展览了朱德在云南居住的13年间,珍贵的历史照片及展板。

  而在云南大学会泽楼后,一座朱红色的二层小楼则犹如一名老者见证了云南大学的不断壮大和成熟——培养出一代数学巨匠华罗庚的熊庆来,创作诗集《阿诗玛》的李广田就曾居住在这里。这里也被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起来。

  卢汉故居坐落于翠湖边上,是一座歌特式的建筑,从外观上看保护较好。

  这些保护比较令人欣慰。然而,还有一些诸如聂耳故居、朱自清、闻一多故居、冯友兰故居、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等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却令人堪忧。

  位于原景星花鸟市场后的聂耳故居周围杂草丛生,破墙烂瓦的房屋摇摇欲坠,后墙还支撑着许多支架。除了盘龙区人民政府所列的文物保护单位牌坊还让人依稀能辨别这是聂耳故居外,再无一丝“名人”痕迹。

  据户主杨正坤介绍,1912年春天,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于此,并在此居住了3年。杨正坤称,自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之后,政府只对房屋进行过一次修葺,之后就再没管过。

  位于昆明北市区城郊司家营村的闻一多、朱自清故居早已被确定为文物,但仍为民居。房屋门上朱漆早已脱落,进入一道木门后,便能看见狭窄的里屋。房屋是土木结构,十分破旧,只能从檐角的高头瓦和木浮雕依稀辨出当年的风采。户主司兰英告诉记者,1941年10月,西南联大文科研究所因抗战而迁到昆明,“当时闻一多一家就住在这面。”司兰英指着二楼右边的一间厢房说。由于朱自清单身一人,就和其他几个住在左边一排。屋子中间的堂屋是图书室,也是大家公用的书房。

  同样坐落在司家营村的冯友兰故居,院内蒿草丛生、颓废不堪,用高脚架撑起的房屋看起来摇摇欲坠,推门而入,看到的是显眼的“待定文物”4个大字。

  离这不远是龙泉镇棕树营村,林徽因、梁思成曾住在这里。然而,记者在“故居”现场只看见一排低矮的青灰色小平房,一座正在兴建四五层高的楼房,以及杂乱的建筑工地。

  资金成保护故居的最大障碍

  据林徽因、梁思成故居户主介绍,自2004年文物部门修缮完后,相关部门没给过维护补助。对于将来维修和管理,屋主也暂还没作过考虑;朱自清、闻一多故居的户主则反复抱怨除了2007年因屋顶破旧漏雨,盘龙区文物管理所拨了4000元修缮屋顶外,政府就没有再管了,也不给钱重新修葺;聂耳故居的户主也同样抱怨政府不出钱修缮。

  那到底谁是维护这些名人故居的义务主体呢?

  昆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一名刘姓工作人员称,各个故居的产权有所不同,有的属于国有,有的属于私有。在日常工作中,文管单位完全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国家文物保护方针来进行管理,要求使用单位和使用人做到谁使用,谁负责维修,谁负责保护。已被列为文物的名人故居的维护、修缮,国家会拨付一定资金,但大部分仍需由使用人承担。

  此外,依照《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和《昆明市文物保护条例》第七条的相关规定,国家和使用人对已被列入文物的名人故居都具有修缮维护的义务。

  然而,此前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专家王有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许多名人故居年久失修,急需维修保护资金,单靠政府财政很难负担,完全依靠使用人也不太现实。有些名人故居就因为缺乏资金为居民安排新住所,腾退工作搁置,也是一时难以解决的课题。

  名人故居保护模式急需破题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昆明现阶段名人故居保护仍然以政府“建堂立馆”、企业开发利用、个人自行维护这3种模式为主,但总体保护形势不太乐观。昆明的名人故居保护模式需要改变。名人故居如何保护也是众多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专家李炳南认为,按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的总体方针,一些文物建筑维修保护以后,也可以做一些合理的利用、有效的保护,合理利用文物建筑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更有利于文物建筑的保护。

  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有关专家刘伟认为,对文化古迹进行适当的开发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体验历史是必要的。但名人故居不能单纯与商业结合。

  此外,外省很多专家学者也都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北京一位学者认为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应按照国际通行方式,以不改变现有用途、实物保护与设立标志牌为主,以建设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图片、图像陈列为辅。尝试政府与民间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名人故居保护维修基金,鼓励和吸引名人的后代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向书店、画廊、茶社等公用房屋方向发展。

  记 者 白开宇 实习生 陈万菊 康 静 化琼兰(云南法制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