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珠断桥 无石亦可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2:07  金羊网-新快报

  

海珠断桥无石亦可补天
■海珠桥是中国罕见的一座开合式铁桥。

  

海珠断桥无石亦可补天
■国民党溃退时,炸断了海珠桥。

  

海珠断桥无石亦可补天
■海珠桥复通

  

海珠断桥无石亦可补天
■1950年11月7日,时任广州市长叶剑英为海珠桥复通剪彩。

  

海珠断桥无石亦可补天
■1950年8月1日,白云机场举行开航典礼,民航飞机广州-汉口空中航线正式开通。

  

海珠断桥无石亦可补天
■太平大戏院在修复。

  

海珠断桥无石亦可补天
■工人在修复破损的路面。

  

海珠断桥无石亦可补天
■解放前在十三行一带,有大批金融投机者。

  

海珠断桥无石亦可补天
■1949年12月29日,粤汉铁路修复。图为通车典礼。

  溃逃的国民党丢下一句话:共产党休想在三两年内把桥修复通车。事实上,没有依靠外援没有额外经费,海珠桥的修复仅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新快报记者 黄琼 通讯员 军武

  海珠桥是广州市首座跨江桥,也是中国罕见的一座开合式铁桥,有民国四大桥之称。1949年10月14日,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海珠桥一片火海,硝烟腾空。附近的车辆行人,江面舟楫,顿时血肉横飞。硝烟过后,气势雄伟的海珠桥被炸为两段,一同沉入江底的,还有近五百人和百余只渔船。

  面对打进广州城的解放军,溃逃的国民党丢下一句话:共产党休想在三两年内把桥修复通车。

  而事实上,没有依靠外援没有额外经费,海珠桥的修复仅仅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叶剑英在海珠桥的复通仪式上,题下了“劳动的奇迹”这五个金色大字。

  海珠桥南搭起树皮工棚

  时隔近60年,当时主导修复海珠桥任务的第三桥梁队队长卓观培回忆当年,仍是泪水盈眶。

  当年,卓观培对大家说,我们一定要争这口气。这句话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就是靠这股气,从进场到完工仅用了5个多月时间。事隔60年,为数不多还健在的队员们回想起当年情景,仍然老泪纵横,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和自豪。

  1949年10月,刚刚解放的广州,百废待兴。要修复的,不仅仅只有海珠桥。为了阻滞解放军的追击,国民党已将粤汉铁路与广东境内的桥梁悉数破坏。全力恢复交通,打通广东与邻省的铁路和公路,成为主政广东的叶剑英的头等大事。

  粤汉铁路很快被抢通,修复海珠桥随即列为首要任务。1950年初,副市长朱光挂帅,指定建设局组织实施海珠桥的修复工作。

  如何修复海珠桥?卓观培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刚成立的广州市政府缺钱又没技术,只好求助工业基础强的上海公司,结果那边的预算是400亿元(旧币,约等于现今400万元);后又找到苏联援华专家,他们提出先花120亿元修个木便桥通车,等条件成熟了再修正桥。时任衡阳铁路局第二钢梁队队长的卓观培和两名技术人员被特派陪同苏联专家考察,卓老认为先修便桥的方案预算仍过高,而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照原桥修复海珠桥,困难是不少,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很快,广州市政府呈报政务院转令铁道部,指派衡阳铁路局代为重建。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衡阳铁路局组建了第三桥梁队,也就是现在的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前身。由卓观培担任队长,队员从粤汉铁路、广九铁路抢修工地抽调。1950年5月下旬,卓观培带着技术人员在海珠桥南头用树皮搭起了简陋工棚,连桌凳都没有,就开始了修复工程。当时,桥墩的混凝土修复工程,已在上半年由省建筑公司完成,桥梁队主要负责桥梁部分的修复。

  7月,粤汉铁路沿线的抢修工程陆续结束,200多工人赶到海珠桥工地集合,抢修海珠桥的施工全面展开。

  屈臣氏对此桥亦有贡献

  当时的海珠桥,南北两孔大梁折断,中孔钢梁沉没江中,东南桥墩与西北桥墩皆被炸毁。要修复,首先必须摸清钢梁各部分尺寸和所需钢材种类,由于无法找到海珠桥的技术档案和结构资料,所有的数据只能实地测量。卓观培老人回忆,当时技术人员和测量工们夜以继日地泡在江水中,测量每一根钢梁的构件和接头,淹没在水中的部分,就利用每次退潮的短暂时间抓紧测量……最终,大家终于掌握了每条钢梁甚至每颗螺丝的精确数据,绘制出了完整的钢梁结构图。

  由于原有南北中三孔钢梁几乎都被炸毁,大多需重新制造,桥梁队和市政府协商后决定:南北两孔钢梁,仍照原桥模式修复,而中孔钢梁利用铁路部门的军用梁组装替代。中央为此拨款150亿元,但是修复所用的钢材缺口仍然很大。

  铁路调拨杯水车薪,只能去香港想办法!当年仍封锁禁运,要去香港采购难度可想而知。

  桥梁队广东籍技术员梁志章自告奋勇,化装成商人到香港四处打探。但到了香港才发现,适用于海珠桥的大型钢材也寥寥无几。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梁志章偶然发现有家香港屈臣氏正在拆除,那是一栋七层钢结构大楼,拆下的钢材虽然年代较久,但可以用在海珠桥。他喜出望外,马上将能用的钢材买了下来,再通过各种关系运回了广州。这些旧钢材,后来大多用在配制南北两孔的钢梁上,如今海珠桥南北二孔钢梁部分构件表面上还能看见麻点,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钢材一运到广州,海珠桥的修复就进入了高潮。卓观培告诉记者,修复工程中钢梁制造和修理是头等任务,工作量十分繁重,仅三孔钢梁的制造所用钢材就达440吨。对钢料的裁切和钻孔,也基本依靠手工操作,当时工地上从事钢梁加工的就达500多人。手钻、风钻、电钻同时使用,甚至还用人工冲孔,大家以高昂的激情用简陋的设备在钢梁上钻出了10多万个螺丝孔。

  卓老回忆道,当时的工作场所就是现在广州市海珠桥北头广场,高峰时,多达1100多人,每天都加班至午夜。

  利用珠江潮汐巧装钢梁

  而在其后清理江面时,面对重约480吨的南北孔钢梁和100吨的混凝土桥面,桥梁队手中最先进的起重工具,也不过是千斤顶和葫芦绞车。最令人头痛的是,由于靠近出海口,潮涨潮落水流很急,要靠这些简单的工具把几百吨重的庞然大物弄出水面,难度可想而知。

  桥队决定先将钢梁化整为零,先将桥面混凝土清除。然而桥面的混凝土厚度达20多厘米,一没有铲水泥的工具,二是水中部分处理困难。工程师周承简和领工员吴庙其想出了一个办法,先用穿心锤撞击钢梁,把水泥块撞松后再凿。这个办法效果很好,使得桥面顺利清除。然后,桥梁队用千斤顶,不分昼夜一点一点地向上顶……凭着超人的意志,硬是把两截几百吨重的钢梁顶出了水面。

  10月下旬,工程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安装钢梁。市政府号召大家,争取在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33周年时修复通车,此时还有10天,就地安装显然来不及。此时,桥队想出了一个既安全又巧妙的办法,即利用珠江潮汐的力量,采取浮运安装。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大家对吃水深度、潮水规律等,都大胆探索,小心求证。安装时,首先在4艘驳轮上拼装好钢梁,然后驶到江心,调整到预定位置,等潮水退去,钢梁便稳稳地落到桥墩上。过程是如此完美,前后不过几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架梁周期。

  到11月5日,全新的北孔钢梁和南孔钢梁也先后架起来了。就这样,经过100多天的艰苦奋斗,海珠桥重现在广州人的眼前,几乎和以前一模一样。

  1950年11月7日下午,海珠桥修复竣工通车仪式隆重举行,为修复立下汗马功劳的第一、第三桥梁队的工友,有幸与广州市第三届人大代表、各机关、学校、团体共2000人参加了典礼。59年后,当时担任广州市政府机要秘书的屈干臣还珍藏着当年参加通车典礼的出席证和“修复海珠桥通车纪念章”。

  海珠桥后来又经历了两次扩建和加固,两旁增建了单车道和人行道,1950年修复的主体被嵌在中间。现在,虽然广州珠江上已经修建了13座大桥,有的气势和造型远远超过了海珠桥。但是,作为广州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桥,海珠桥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灵魂的一部分,傲然屹立在广州历史和文化的深处,默默地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变化。

  链接

  五个月抢通粤汉铁路

  粤汉铁路的起点在广州,黄沙火车站是粤汉铁路的起点也是粤汉铁路公司所在地。1949年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后,一路乘胜追击,将国民党部队逐步压缩到西南、华南的有限地区。为了阻止解放大军,国民党军队对粤汉铁路进行严重破坏。为了保障前线供给,迅速修复铁路成为解放军的当务之急。1949年7月,刚刚渡江的铁道兵团随即投入抢修战斗。

  粤汉铁路破坏程度最大的是桥梁,沿线洋楼司、新墙河、破塘口、黄沙街、白靖等数十座桥梁均遭破坏。广东战役打响后,余汉谋部队溃退广州时,又炸毁广东境内的长垑、曲江、潖江、田头水、新岩下等5座桥梁。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在1949年底修复粤汉线的期望。

  12月27日,粤汉铁路全线贯通。从7月28日到12月27日,这1000多公里的铁路,仅用了5个月时间就全线修复。铁道兵以惊人的战斗力和史无前例的建设效率,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9年12月29日,粤汉铁路全线修复通车典礼在广州东站(旧址在大沙头)举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出席并讲话。1950年元旦,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同时恢复营业,中断十二年之久的京汉、粤汉铁路直达通车,成为“中国大陆完全统一的象征”(新华社评),打破了白崇禧叫嚣的“中共三年不能通车到广州”的狂言。 (资料整理:许力夫 戴军武)

  定格

  扫荡十三行

  广州解放后,新政权面临着一个新难题:“广州在金融物价方面斗争的尖锐和复杂程度,在全国新解放的大城市中是屈指可数的。”

  在广州十三行一带,大批从事金融投机的人,几十年来已形成行帮,广州市民、乡民的一切交易,也都以港币为本位币。在新旧政权交替之机,这些投机商和地下钱庄投机猖獗,强烈地挤压人民币。在叶剑英领导下,广州市委对这些投机商们展开了快速铁腕的措施:1949年12月5日,大批军警突然出现,在一天之内神速将100多家钱庄封掉,巩固了人民币在广东省的地位,稳定了民心。香港报纸惊叹“叶剑英扫荡十三行”。

  修缮纪念堂

  1950年广州市政府即拨款对纪念堂进行修缮,1952年增建通风设施,1953年再次补漏和粉饰,并恢复原建筑物上的民族图案。

  在1949以前,纪念堂只建有孙中山纪念像的基座而没有纪念像。1954年春,中山大学把该校孙中山铜像借放于此。1956年11月12日,由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孙中山全身像塑建成后,才将原铜像送回中山大学校园。

  瞬间

  海珠桥复通

  时 间:1950年 地 点:海珠桥

  1950年3月,广州市政府正式开始修复海珠桥,采用英国的一座旧钢桥的钢桁梁改制安装。同年11月7日完工,12月5日正式通车。

  大时代

  1950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南局《关于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广州市委开始组织全市县团级以下干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以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为公开党组织做准备。2月份,广州市还成立了各级机关总学委会,以及学委总分会,加强对干部学习的领导管理。

  解放初期广州市军管会、市人民政府对社会治安的整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容遣送散兵游勇,逮捕特务、盗匪,收缴非法武器。这些工作由市公安局组织工人纠察队、民政等部门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情况大为好转,解放初期频繁发生的抢劫、杀人越货,甚至冒充接管人员进行洗劫的案件大大减少。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如赌馆、烟馆,进行清理。组织人力到十三行、上下九路一带,封赌馆、抓赌徒,收缴淫书淫画、烟枪鸦片,后来还提出禁烟、禁娼。在市委、市政府、市军管会的正确领导下,由于措施得当,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这些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来!

  让我们一起讲述一段历史

  读者们:

  您对今日的话题有话要说吗?您有相关的图片和故事希望分享吗?欢迎马上来稿或来电,我们将择优刊发,有价值的资料转交广东省档案馆颁证收藏。

  新快报·广东省档案馆热线电话:020-87502571020-87509692-2537

  本专题版面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广东省档案馆提供。个别图片作者不详,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