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雨考问着下水道的“城市良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2:32  燕赵晚报

  飞天魔女

  8月4日上午的一场暴雨令石家庄市城区20座地道桥因积水短时断交,一些路段成泽国(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A4、A5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8月14日的那场大雨,南小街附近的积水几乎淹没了小汽车的车顶。

  这场暴雨又一次引发了网友尤其是石家庄网友的口水战。很多网友发帖批评市政排水系统设计不科学、基础设施太差劲;也有网友辩称,北方城市都是这样“抗不住暴雨”。

  笔者以为,两者都是出于爱护的目的和初衷。批评有批评的角度,辩解有辩解的道理。俗话说,褒贬是买主。纵观那些批评的言辞,无论多么激烈,都是希望我们的城市设施更加完善,城市风貌趋于完美,这无可厚非。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窝子捞鱼,这大概是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所以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得出真面目来。

  前天的大雨冲出了城市光鲜外表下的混乱和不足。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话某种意义上对我们这个城市也适用——下水道,也在彰显和考验着职能部门以及市民的良心。

  我们的城市管理,其目的和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在地面上多矗立几座高楼大厦,多栽几棵树,多植几方草坪,多修几座立交桥,还要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体验到居住的舒适度,出行的方便度,感知的惬意度。而石家庄的大雨只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就暴露了其基础设施的薄弱和内部结构的不完善,让生于斯长于斯的石家庄人备感汗颜。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接近本原、非常朴素的家园情结,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在异乡人的眼里傲然挺立。然而大雨后街道积水暴露出的问题显然是我们这个城市的软肋。

  无论是最初设计施工时的客观忽略,还是后来临街市民垃圾乱倒的主观故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的城市经不起暴风雨的考验,如同患了前列腺炎的人排尿困难一样,城市排水系统不畅,在暴雨袭来时,短暂性丧失排水能力,以致路面积水暴涨,地下污水回流,原本清新干净的城市转瞬间变得污浊不堪,给百姓造成极大不便。他们报以怨声,也是情有可原。

  作为职能部门,接下来应该做的是,找准原因,亡羊补牢,而不是推诿辩解;当然,作为市民,也必须克服随地丢垃圾的陋习,培养树立公民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暴雨验证了我们内在之不足,改变“地下工作”现状,成为三年大变样不容回避的课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