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流溪古木或为千岁枫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流溪古木或为千岁枫杨
附近村民因为好奇纷纷赶来看这棵千年古木。 顾展旭摄
流溪古木或为千岁枫杨
附近村民因为好奇纷纷赶来看这棵千年古木。 顾展旭摄

  四乡八里“膜拜” 林木专家考证树种确认不是名贵沉香木但历史价值高

  本报讯(记者欧阳晨) 当本报有关流溪古木的报道见报后,整个北兴地区,乃至临近的从化太平等地的居民,都纷纷赶往杨荷村竞相争睹。过多的人流,加上泥泞的河岸,使得现场一度颇为混乱。为了防止有人在参观时坠入水中,杨荷三村很快就用竹竿、红绳,在古木前拉设了一条警戒线,并用木牌警示:“各位观看千年古树的人们,请注意安全,河边危险,行人禁止过红线,违者后果自负。”

  可是,当记者昨日再次重返现场时,却发现,这条红线根本就无法阻止大家“膜拜”古树的热情。在流溪河的河堤上,摩托车、自行车、轿车、行人络绎不绝。河岸边,参观者更是惊叹纷纷,争相爬上古树留念。更有不少村民,在请教过民间专家后,撕下一片树干,咀嚼着发表意见:“有辛姜味,就是樟木;没有辛姜味,便是沉香木。这个,应该是沉香木。”更有大胆的年轻人,则干脆扶着岸边的竹子,下到河边,或在树旁合影,或转入树洞内窥视,乃至认为古木从底部看,“好像一头怪兽。”

  六百年村史从未听闻

  不过,虽然有不少专家村民认为古木必定有上千年历史,但到底古木来自何处,又在河底埋藏了多年,村里人都说不出个究竟了。

  “村里活了102岁的老人,都从来没说。”杨荷三村的55岁的村民高庆尧告诉记者,杨荷村高氏村民,大约是在600年前搬迁到此处,从来没有听说过河底埋藏有巨木。不过,高庆尧记得,在他还是七八岁时,此段流溪河又被称为大沙河,河床里全部都是沙子,河水最深也只有50厘米,可以趟水而过。而河面,也只有现在一半宽。近几年,流溪河杨荷段的下游更建起了拦河坝,大量采砂船又将河底的砂石采走。这里的河水才慢慢深了起来。早在2007年,就有村民看到过巨木。高庆尧说,当时,已经有村民打算打捞。可是,由于工程量比较大,一直都没有实现。直到上个星期,有村民将这个消息以两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老板,流溪古木才终于打捞出水面。

  专家前来研究树种

  花都区博物馆馆长欧阳桂烛就告诉记者,在昨日上午,他们就带人在现场对古木进行了勘察,并确定古木长约16米,直径约2.6米,不过,“与广州市考古所联系后,古木不是文物,不属于博物馆管理,应该是林业局负责。”花都区林业局进而邀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叶向斌赶到现场考察。在仔细观察了古木形态,叶向斌虽然确定这棵古木,其生长期肯定超过一千年,但树种却无法从外观上确定。而当他表示,希望能取得一些样本做实验时。期盼专家给出“古木是沉香木或者樟木”答案的村民们,立即自告奋勇地持刀上前。不过,当砍刀很轻易地砍入树干后,叶向斌立即肯定,这绝对不会是硬度很高的沉香木、樟木,乃至于荔枝树。而在拿到树干样本和一些树皮后,叶向斌更表示,流溪古木很可能是生在河边的枫杨树或枫香树。

  听到叶向斌给出的初步答案,听闻的村民们好似都有点失望,甚至担心古木“会不会是根废柴”。不过,叶向斌同时表示,这棵古木能不能卖到百万元,他无法给出答案。但古木的价值却毫无疑问非常高。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古木的出土,能为当地历史地理形态的考察,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而如此巨大的古木,在当前的广东已经非常少见,政府不妨将其制作成标本,放在公园内作为一个古木景观。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