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济南着力构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5:00  舜网-济南日报

  近年来,我市不断调整各类教育的发展定位,逐步确定了以基础教育为中心、以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两翼的均衡协调发展格局。

  拓宽办学渠道,各类教育齐头并进

  在投入上,重点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行动,推进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缩小校际差距;在教育教学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学校将教育教学重点放在课程建设和提高课堂效率上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着力点落实到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学好、学会”上来,促进基础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坚持职业教育职业化,着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市教育局把中职学校定位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把高职学校定位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重点扶持建设一批骨干示范专业。同时依托重点职业学校,以实训基地为载体,邀请企业和行业广泛参与,组建与全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对接的职教集团,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我市逐步形成了以10个支柱行业和32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培训中心为依托的职工教育体系,以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和区、街道(镇)、居(村)三级社区教育体系,以及高、中、初等学校布局适当、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民办教育体系,为社会各类群体提供多内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服务。

  整合资源,从源头上理顺职教管理问题

  在基础教育阶段,全市初中、小学分别由原来的241处、1353处整合为目前的179处、699处。目前中心城区每所小学的服务人口约为1.1-1.4万人/所,初中的平均服务人口为3.36万人/所,高中的平均服务人口约18万人/所,布局较为合理。

  在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方面,在把城区9所区属职业学校整合成4所后,又把原属十余个部门管理的21所职业学校整合为9所,初步形成了全市大职教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将济南职业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并通过了省教育厅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济南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两所中师学校的整合提升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投资2000余万元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杂费、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后,今年,我市又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小学由每生每年255元提高到415元、初中由365元提高到625元;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按初中生均72元、小学生均54元执行。仅2008年市本级就投入2000万元,完成了65%的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今年,我市将完成90%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任务,还将投资2200万元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211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2005年起,连续四年,每年投资1500万元提升农村职业学校办学实力,目前各县(市)区至少有一所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在校生3000人以上的职业学校。同时,大力加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仅去年一年,全市共投入实训基地建设资金达1.1亿元,比上年增加3564.1万元。

  此外,我市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涉及11所高校、70所中职学校,惠及7.2万高校学生、8.9万中职学生和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据统计,2007年秋季至2009年春季,我市共发放各级各类奖、助学金2.46亿元,资助学生3.87万人(次),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的承诺。

  优质高中指标生计划明年将达80%

  我市通过扩大指标生分配比例,增加推荐生比例,奖励课改先进学校等措施,较好地发挥了评价制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指标生制度方面,近几年我市除了逐年增加指标生招生学校的数量外,还逐年增加指标生在计划内招生数中的比例。目前,省实验中学、山师大附中、济南一中等优质高中的指标生招生计划已经占计划内招生数的75%,明年将逐步扩大到80%。

  在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基础上,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招收的择校生,中考时一律不享受指标生和推荐生待遇。对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2006年开始执行这一政策,三年来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收择校生的数量逐年递减。

  (本报记者 咸春玲)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