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80年 艺术重镇浙江“美梦”成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5:33  今日早报

  80年 艺术重镇浙江“美梦”成真

  □本报记者 林梢青

  早报讯 西子湖畔万松岭麓,是文脉悠远的一方水土。“书、画皆妙”的宋高宗,曾召集全国名家建立南宋画院,写就一段绘画传奇。岁月更替间,这块土地被神奇地保留下来。直到多年前,大家为浙江美术馆寻觅宝地。仿佛是冥冥之中的指引,800年的文脉相承,在这里融汇。而目睹浙江美术馆从孕育到生长,我们企盼了整整80年。

  【遗憾】全国美展承办权曾落选

  800年前,南宋定都临安,宋高宗“置御前画院”。高宗招揽李唐、萧照等名师,画院日趋兴盛,高手辈出。而据明朝张撝之在《武林旧事》夹注中记载,画院就在“南山万松岭麓”。

  800年后,这里依然是中国艺术重镇,但没有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美术馆,确是众多艺术家的遗憾。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浙江承办了中国画展览,展览是在浙江世贸中心举办的。而在此之前,第九届全国美展,浙江和广东竞争承办权落选,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专业美术展览场馆。

  艺术家们认为,杭州要成为真正的艺术之都,没有一个大美术馆不行。这样的看法源于前辈的精神——早在1928年国立艺术院刚成立时,院长林风眠就提出,“国立艺术院建立在杭州,就应该把杭州建立成一个艺术之都,要建设大的图书馆、美术博物馆。”

  然而,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想要建立一个高品质的美术馆谈何容易。在林风眠之后,潘天寿和刘开渠等美术界人士,一直呼吁杭州应该有大的美术馆。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改革开放,此事才有了眉目。

  【呼吁】设想规模是现在的三分之一

  据中国美术学院前院长肖峰回忆,当时提出建浙江美术馆不是孤立的,同时提出来的还有林风眠、潘天寿和黄宾虹三位大师的艺术馆。

  1983年,著名电影演员王丹凤提出,应该收回林风眠在玉泉路的旧居作为他的艺术馆。1985年,艾青、王朝闻、刘开渠等文艺界人士,相继呼应王丹凤的提议,并建议建立浙江美术馆。这给了浙江文化界很大启发。

  随后,为艺术馆和美术馆出钱出力的人更多了。“1988年前后,香港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来杭州。他是林风眠家乡广东梅县人,听说我们要建立林风眠艺术馆,一口就答应给100万元。这为建立林风眠艺术馆创造了条件,也让大家对建立美术馆有了信心。”

  当时,省里也很重视大家的呼吁,而在当初的设想中,美术馆的规模仅有一万多平方米,是今天浙江美术馆的三分之一。

  【筹备】老校友捐赠百余珍品

  之后,建设浙江美术馆的计划又因为一些因素搁置。1993年,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艺术界的事。中国美术学院老校友吕霞光,将平生所藏的178件珍贵艺术品捐献给国家。在浙江美术馆我们可以看到那15年前的信任与承诺,他捐献的艺术品,会在这里永久展出。

  所谓好事多磨,待浙江美术馆真正开建,则是21世纪的事情了。

  2001年9月24日,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文化厅在《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通知》中,计划在“十五”期间做好浙江省美术馆的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

  2003年1月31日,正值除夕夜,浙江省委常委班子冒雨在南山路138号现场踏勘,并在柳莺宾馆召开专题会议。在会上,美术馆建设协调小组正式成立,还确定了美术馆建设用地面积和范围等细节,美术馆建设终于正式决策启动。

  至此,浙江美术馆终于成为指日可待的期盼。它是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标志性项目,被列入省“十五”重点建设项目和“五大百亿”工程,总投资4.2亿元,由浙江省文化厅负责实施。2005年5月,浙江省美术馆正式开工。

  “要做成这么一件大事,真是很不容易。”浙江美术馆即将开门迎客,作为浙江的老艺术家,肖峰感慨万千。他说,美术馆开放的那天,他一定要去看看,“我自己高兴,也为那些为之付出努力的前辈们高兴。”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