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资环境 看成都“标杆”

  题记

  2007年11月18日,由世界银行、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组成的“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联合调查组”发布了《企业、政府双重视角下的城市投资环境——成都市投资环境案例研究》。调查组认为:成都基于自身作为西部内陆城市的特征和约束条件,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

  自此,成都的“标杆”定位确立。

  ·权威观点· 成都已成中国内陆“标杆”城市

  最近一个时期,《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21世纪经济报道》等国内权威媒体纷纷聚焦成都,报道了达成铁路复线开通、成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效和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等情况;路透社、联合早报网、《美国评论》等海外媒体也以专题报道和深度评论的形式,对成都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予以高度关注。

  7月14日,《经济日报》刊发深度报道——《企业巨额投资缘何集聚成都?》,以地震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落户成都的实例,鲜明地向外界传递一个观点——成都是“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

  实际上,早在2007年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上,世界银行、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发布报告指出:成都已经成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

  “标杆”象征着高度的领域成就与竞争优势,身处内陆的成都,依靠的是什么,当此“标杆”美誉?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30家落户成都,全市拥有的金融后台数量居全国第一,外资银行、外资保险机构以及出口总额均位居中西部榜首。一项关于成都投资促进工作的权威调查显示,有近七成商业机构表示在中西部城市布局或投资,成都将依然是首选城市。

  与地震后初期外界对于成都是否会“一蹶不振”的疑虑不同,一年后的成都,正像一列高速疾驰的列车,车轮过处,催生的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涨的信心与机遇。

  权威调查组:成都是“标杆城市”

  视线回放两年前。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第五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政府创新”“城市竞争力”等主题,展开脑力激荡。

  而在论坛闭幕式上,这场盛会的压轴成果也最终得以昭示——由世界银行、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组成的“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联合调查组”经过为期一月的调研,发布了《企业、政府双重视角下的城市投资环境——成都市投资环境案例研究》。调查组认为:“成都基于自身作为西部内陆城市的特征和约束条件,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

  自此,成都的“标杆”定位确立。

  “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调查组认为,成都改善投资环境的特征和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和“五个动力”。“三个特点”是指成都始终致力于城乡统筹发展、政企和谐互动和产业协调均衡;“五个动力”是指成都政府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环境和时代特征,并通过不断探索和创造,使之内化为城市投资环境改善的五个动力。“作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其探索和实践值得深入研究,值得全面总结,值得大力推广。”

  “成都力量”经受住双重考验

  就在论坛闭幕后不久,双重考验降临成都。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距震中仅92公里的成都损失惨重。8级强震的肆虐、地动山摇的冲击,使得这个以平静和舒适著称的城市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坚强的成都人从伤痛中站起,迅速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又以马不停蹄之势,在世界各个角落蔓延……巨大困难面前,不由得让外界产生成都是否会“一蹶不振”的疑虑。双重考验之下,成都能否应对?

  “我再次重申,这次灾难并没有改变英特尔在成都做大的决心!”地震后仅一个月,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来到成都考察,说出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贝瑞特表示,地震发生后,成都市政府作出的及时有力的快速反应让世界钦佩,这给了英特尔很大的信心,也坚定了在蓉发展的信心。今年2月5日,英特尔公司正式对外宣布,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工厂将整合上海浦东封装测试工厂,公司在成都工厂的投资增加至5.25亿美元。

  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人们感受到了成都的力量。去年10月,一汽大众在地震后不久即落户成都,这一项目起步规模为年产15万辆轿车,最终将形成年产35万辆的能力;今年6月29日,阿里巴巴西部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在成都高新区签署,在成都投资1亿美元打造公司西部基地……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1%、城镇登记失业率仅3.05%……”前不久召开的成都市委工作会上披露的一组数据,更是对“双重考验”交上一份完美答卷,直让市委书记李春城感叹“来之不易”。

  同样是在此次会议上,成都高新区表示,上半年该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6.8亿元,增长42.8%;在引进阿里巴巴、埃森哲、亚马逊、完美时空等一批重大项目后,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综合实力继续增强的成都高新区,在科技部最新综合考

  ·专家解读· “标杆”源于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为什么会把成都定为“标杆”?成都还面临怎样的机遇,需要如何提升?对此,参与《成都市投资环境案例研究》调研和报告起草全过程的联合调研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部主任刘建兴博士的回答是:“勇于进取,大胆创新”。

  记者:经过前期的深入调研,您对成都市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的初步判断是什么?

  刘建兴:调研的收获非常大,有些结果印证了我们最初的判断,有些却出乎我们的预料。比如,调研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成都的外资企业和惠州等沿海城市的外资企业对投资环境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一家成都外资企业对成都投资环境赞不绝口,其原因是成都具有独特的城市魅力,很容易吸引到总部的高端人才。而惠州的外资企业,最看重的则是快速的通关条件和良好的产业配套。正是基于这一观察,我们提出差异化的投资环境这一基本概念,作为报告的理论基石。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认为成都确实是基于自身作为西部内陆城市的特征和约束条件,理智地选择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愧“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的美名。报告发布之后,我们也非常留意专家、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反应,大多数人对报告的结论持肯定态度。这令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记者:按照您的理解,“标杆”的涵义有哪些?报告中也提到:“对特定企业而言,某一区域投资环境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需求和政府战略的匹配程度。”那么您认为成都市的政府战略与企业需求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匹配吗?

  刘建兴:我们采用“标杆”一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源于世界银行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估中所广泛采取的一种有效方法——“标杆法”。所谓“标杆法”就是确立一个典型,比如金牌或者银牌城市,其他城市通过和“标杆”城市进行对比,寻找自己的差距。“标杆”城市本身并非十全十美,但是确实具有典范意义,是其他城市学习的榜样。

  在成都市投资环境案例研究中,我们提出的研究方法是“双视角、两层面”,所谓“双视角”就是企业需求和政府供给两个视角,所谓“两层面”就是战略设计和战略执行两个层面。我们认为,成都市政府理智地选择了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政府战略和企业需求基本匹配。

  记者:报告中提到,成都的投资环境发展战略始终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结合到城市投资环境的差异化战略设计这一方面,您对成都的统筹城乡实践作何评价?

  刘建兴:城乡二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的城乡二元分割问题尤其严重,这是全国各地都有的共性问题,差异只在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政府关注点的优先次序。成都市作为一个内陆城市,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有效探索,再一次体现了成都政府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这种精神和意识的开明政府,恰恰是实施差异化战略、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关键。

  记者:在论坛成功举办后的近两年里,成都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稳步推进,而汽车制造业等以前的工业短板也取得了迅猛发展。能否这样理解,市场潜力、投资环境、地域优势等因素,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安营扎寨?

  刘建兴:课题和论坛虽然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但正如成都人常说的成都是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们课题组虽然人走了,但心还是记挂着成都。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成都成功克服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我没有专门研究过两次危机对成都发展的影响,但我刻骨铭心地记得温总理在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四字。成都的发展充分表明,只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团结一致,勇于进取,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软环境的优势,完全可以克服内陆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劣势,营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内陆城市。

  本报记者 胡锦枫 周勇良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