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下岗工人7年修声控灯千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5:57  新晚报

  第一次修灯

  缘于街头“救急”

  39岁的迟明兴原是一家建筑公司的电工,十多年前,单位效益不好,他下岗回家了。2001年的一天晚上,迟明兴打工回家刚进小区,见一群人围在6号楼3单元门前,他凑过去一问,原来是单元楼的声控灯坏了,正赶上楼道一居民搬家,没有灯啥也看不见。就在大家着急时,迟明兴主动上阵,找来梯子,带上工具,一会儿的工夫就把声控灯修好了。

  2002年,他居住的河鼓小区成立了哈木器社区,社区招募志愿者,夫妻俩琢磨着,咱能为社区干点啥呢?想到自己的电工技术,迟明兴第一个报名义务修理声控灯。

  先修灯后吃饭

  成了生活习惯

  下岗后的迟明兴凭电工技术四处打零工,妻子韩秀峰患过敏性哮喘,心脏不好,一直在家休养。82岁的老母亲和正读初中的女儿全靠他一个人打工养活。

  7年来,哈木器社区居民楼的声控灯坏了,都会找到迟明兴家。为此,妻子韩秀峰成了迟明兴的专职“记录员”,她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需要修灯的街路号、门牌号、楼号和单元号。为了丈夫晚上能顺利找到灯坏的单元,接到电话后韩秀峰总要先去“踩踩点”。

  多年来,迟明兴打工回家,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有要修的灯吗?”如果妻子白天做了记录,不管多晚,他都立刻带上工具,按照地址直奔居民楼。

  在外面干了一天活儿,回到家连口饭都不吃就去修灯,妻子有时也很心疼他,可“先修灯,后吃饭”是他的习惯。为了修灯,迟明兴常常顾不上吃晚饭,他念叨着:“早点把灯修亮了,省得孩子放学摸黑上楼……”

  有一次,河鼓小区6号整个单元电线烧毁,全部需要重新换线,迟明兴一直忙活到第二天凌晨才修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天都亮了。

  登门修理灯

  被误当成小偷

  哈木器社区所属的居民楼多为几十年的老楼,声控灯都是后来政府“亮化工程”改造时安装的,接的都是明线,经常出问题。由于这些居民楼没有物业和房管部门负责,声控灯维修曾是社区的一大难题。哈木器社区佟书记说,社区没有这笔维修资金,可居民的事儿又不能不管,多亏了有迟明兴。

  有几次,当迟明兴和妻子赶到居民楼修灯时,两人在楼道里转悠竟被居民当成了小偷。还有的居民不理解他们,连借个凳子都遭到拒绝。亲友们说他太“傻”,白白忙活究竟图个啥?迟明兴的答案是:“邻里邻居地住着,能帮就帮一把……”7年来,哈木器社区辖区内的几十个居民楼、上百个单元的声控灯,迟明兴几乎都修过,很多居民因此认识了他。

  从前,修灯都是妻子陪他一起去,给他照着手电筒,近年来妻子的哮喘越来越严重,陪同迟明兴修灯的重任就落在了12岁的女儿身上。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