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研大学生村官工作状态 最大帮助就是“写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6:28  台海网

  

调研大学生村官工作状态最大帮助就是“写报告”

  台海网8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晓丽/文 通讯员 郑勤/图)去年此时,我省首批479名大学生村官响应号召下农村。如今,一年过去了,这些大学生村官现状如何?他们的到来,是否给农村带来改变?这些问题备受关注。

  受省委组织部和厦大团委的委托,近日,厦大“海西大学生村官工作状态调研团”9支学生小分队分赴福建省9个市18个县(市、区)30个乡(镇、街道)33个村展开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与生活情况,这也是我省首次对大学生村官状况进行调研。

  高达62.5%的在厦大学生村官,初到农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事可做”,而高达87.1%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很期待。这是厦大学生对在厦的13名大学生村官经过为期一周的实地探访、问卷调查之后,得出的一组数据。

  

  初到农村,普感“无事可做”

  问卷调查显示,高达62.5%的大学生村官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感觉 “无事可做”。大学生村官周素云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刚来时什么都不熟悉,什么都要重新认识,事情又不多,感觉整天没事干。

  不少接受采访的村干部坦承,虽然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高,但由于是外地人,不熟悉当地情况,很难放心让他们具体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因此基本都叫大学生村官们配合各部门做工作。而在村民看来,外地大学生村官到农村来,没什么势力、经验和实权,根本做不了什么事。

  厦门小分队在实地调研之后发现,这一年以来,在厦的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文秘工作,如整理档案、准备开会材料,还有村务公开资料、文字材料的归档等。

  在大多数村干部眼中,大学生村官最大的帮助就是“写报告”。一村干部在接受采访时说:“像我们村最缺的就是笔杆子,这对村里很重要,像写个什么材料、汇报都由村官写。”

  近九成村民,对大学生很期待

  大学生村官下农村一年多,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无疑是,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是否给农村带来了变化?大学生村官周素云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缺点就是长效机制在短时间内可能没办法实现,新鲜事物肯定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挥效应。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大学生村官已在村里呆了一年多,但仍有44.1%的村民不知道村里有大学生村官。在采访中,虽然大多数村民觉得大学生村官在短期内很难做出一些实事,但高达87.1%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很期待,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农民致富,引进新理念带来新点子。

  数据显示,36.8%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到来之后工作上的变化是听到一些新意见。63.2%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存在缺陷,最突出的两点是缺乏相关知识经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以及工作不久后就会离开。

  虽然村官没有具体的职务,看似可有可无,但只要自己主动融入,多找点事,还是能有一番用武之地的。据厦门小分队调查,这些在厦的大学生村官,不少人还是通过自己的“主动”,为村民办了点实事。其中,村官盖永峰利用自己厦大硕士毕业生的身份,今年3月和7月,发动厦大学子相继捐赠大量书籍,帮村里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此外,村官周素云主动联系禅院,为困难老人申请到了补助。

  当然,还有很多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村民做了一些事情。如学法学的,提供法律咨询;学医学的,给村民义诊等等。

  上一页

  村官是跳板,多数想考公务员

  一年以后,福建省首批大学生村官任期将满,他们的“出路”在何方?这个无疑是首批大学生村官们最关心也最担心的问题。

  据了解,福建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大学生村官服务期为两年,两年后考核合格,可作为选调生来安排工作。但目前由于具体的考核标准还没细化,多数大学生村官表示静观组织的安排。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任期届满,62.5%的大学生村官首先考虑考公务员。在实地访谈中,多数村民也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只是短暂停留,“村官”只是这些大学生的一个跳板。

  在一些村民看来,大学生来农村当村官,有点委屈。不过,村干部们并不这么认为,大学生来当村官并不会“大材小用”。一村支部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农村当村官,要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如果大学生能适应村官这个工作,今后到哪个政府部门都能适应,都能做好。

  议见·学说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冬亮:

  大学生村官制度别沦为“政绩工程”

  大学生村官下到农村,其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了解农村。调查中有一个数据值得深思,44.1%的村民不知道村里有大学生村官,这说明大学生村官们还没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与村民的接触还不够多,自己还搞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

  调查中,不少大学生村官觉得自己的身份有些“尴尬”,其实这并不尴尬。从事文秘等文字工作,正说明你文化上有优势。这只是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在想法上的误差。

  大学生村官初到农村,感觉无事可做,这说明其本身并没有扎根农村的想法,所以很彷徨。从目前来看,大学生村官制度更多是一过渡性的制度。

  希望大学生村官制度不要沦为“政绩工程”,不要变成一项临时工程,而应把它打造成一种长效机制,让那些真正有志于农村建设的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一腔抱负。比如说,选聘大学生村官时,就要聘那些真心想扎根农村干事业的大学生。此外,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应有所提高,让他们有个具体的职务,服务的年限可以更长一些,让他们感觉这是一份真正可以安心干下去的长期工作,而不是拿份临时性工资,没有具体分工,混个考核期满。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