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长效机制看资阳化解“顽症”

  农贸市场和公路沿线,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本报记者连续两天冒雨走访资阳城乡,从农贸市场的软硬环境,到公路沿线设施改造,真切感受到这里所发生的显著变化———

  ■钟俊敏本报记者江芸涵 文/图平坦整洁的路面,洁净有序的场镇村舍,从简阳经乐至到安岳,国道319线资阳段焕然一新。

  8月初,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在交通沿线和农贸市场环境的专项整治中,资阳市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治标更治本。

  规范整洁:污水不再横流

  【体验地点:安岳通达市场】

  3日上午,大雨。记者进入市场时,偶遇买菜出来的居民张华女士。提及通达市场现在的环境状况,张女士指了指脚上的皮鞋,只有一些水渍,“要是去年,像这样的雨天,它早就没鼻子没眼了”。

  在熟食品摊区,贺二娃卤菜店。身着白色围裙的贺小平负责宰切,妻子负责称斤收钱,记者注意到,收钱时会用一个专门的小夹子和小托盘。在区区两平方米的卤菜店,贴有醒目价格表,开启了杀菌紫光灯和驱赶苍蝇的风扇。

  贺小平见证了通达市场从脏乱到整洁的全过程。“以前是流动车推着卖,现在是分区经营,把我们卖熟食的集中在一起,严格规范,买主都说看到干净了,买得放心了。”

  雨天水产区是否“汪洋”?事实是,每个摊位前规划建设了排水沟,摊位水、雨水统统能有效排放。规范的宰杀操作台、废弃物回收桶,使得水产区变得整洁了。来到活禽区,在规范的笼子、摊棚内,鸡、鸭、鹅、兔等禽畜数量多,地上却不见粪便。宰杀点忙忙碌碌,却不见污水横流,摊主、顾客脸上的笑容或许是对变化的最好诠释。

  在市场的两个大门前,分别设立了广告张贴栏,这是为治理“牛皮癣”顽疾想出的办法,“要彻底禁止到处乱贴,还不如给一个地方让他贴,这是治本”。

  一路上,偌大的市场竟然没有见到成堆的垃圾。据了解,市场设有6名保洁员,专事垃圾处理、清运。

  两本台账:经得起监管

  【体验地点:龙台镇综合市场】

  3日中午,记者来到安岳最大的乡镇龙台镇,看见市场秩序井然,坐商归店、摊点归区、停车归点。

  廖建的干杂铺位于市场的入口处。摊位上整齐地摆着各类干杂,盛豆瓣酱的大盆专门盖了盖子。“那么多商品,有过期的怎么办?”记者问。廖建拿出抽屉里的两个蓝色本子,一本是《食品进货台账》,上面详细登记着每一样货品的进货时间、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及联系方式等;另一本是《食品经营工商监管台账》,最近的一次检查是在8月1日,上面有工商人员的记录,“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龙台市场以销售肉类食品为主,质量安全是工商所高度关注的。市场内专门设有“市场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栏”,其中的“消费警示栏”内贴着“夏季购买食品须知”、“市场环境治理倡议书”。

  工商所工作人员罗绍棠值守“工商监督岗”。在他刚登记的《市场巡查日记》上,登记着检查经营户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等。他说,如果问题太突出了,要进行违章公示。

  龙台市场建得早,容量有限,市场背后的龙腾街有补充容量的临时市场。8月下旬,镇上新建的3个市场将陆续投入使用,临时市场将搬到规范、宽敞的新市场。

  整治老路:干净卫生安逸

  【体验地点:老成渝路简阳段】

  2日下午,雨后,老成渝路上格外清新。在简阳市新市镇土桥村,记者遇到了66岁的余彩云大妈,走进路边她家的一幢红色

  小楼,清爽整洁,一如余大妈一身的穿着。余大妈激动地说:“这事好得很,变化大得很!原来根本没想到农村会和城里一样干

  净、卫生、安逸。”

  家在路边,灰尘一直困扰余大妈,改建水泥路后,问题得到了缓解,“现在不能说完全没有灰尘,但是,路面经常有人打扫,灰尘小得多了。”余大妈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家的电视机箱,“以前天天擦,现在隔三岔五擦一次”。

  经过该镇花鹿村时,遇见正在路边清理垃圾的张克琼大姐,她是村专职卫生巡视员。“我们的主要职责是巡查、清理白色垃圾,劝导村民清理、填埋自家的生活垃圾。”据了解,该镇的每一个村都有专职卫生巡视员,“老成渝路现在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功劳不小。”该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在老成渝路简阳市石桥镇段,客车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从乐至到成都的客车,一般都选择从石桥上高速路,“以前这段路,烂得让乘客受不了。”除了路烂抖得难受,从窗户里冲进来的灰尘更是让人难以呼吸。司机们常常要绕4公里路,从简阳的西峰岭站上高速。“现在好了,不抖了,也没灰尘了,再也不绕道了!”李师傅高兴地说。

  据了解,简阳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改造了老成渝路简阳市至石桥段,在硬化路面的同时,集中整治了周边环境。目前,石桥至贾家段的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记者手记】

  据资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家贵介绍,集中整治取得成效的背后,是资阳为构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长效机制,创新思路、齐抓共管的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

  “场镇八化”:以过境公路通畅化、街面院落洁净化等为主要内容。“场镇八化”综合整治,是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难点和突破点,以此来推动城市的治理,带动农村的治理。

  “三本台账”:针对农贸市场、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河道等薄弱环节,着重就“五乱”和“三污染”(扬尘污染、水葫芦污染、河道污染),探索建立了乡镇(街道)自查台账、部门排查台账、指导督查组督查台账的“三本台账”。“六个一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探索出“财政补助一点、配套费返还一点、市场化运作一点、项目争取一点、受益者筹资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等多渠道筹资的路子。

  ·专家点评·

  从“小事”中解决大问题

  杨国良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院教授、常务副院长

  综合治理城乡环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仔细分解,它又是由许许多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组成。资阳市对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正是通过抓“小事”而解决了大问题。

  安岳通达市场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把市场按功能特点进行区块划分,对不同类型的业主采取归类集中,既有利于市场管理,也方便市民购物;龙台综合市场的做法有助于规范经营业主的市场行为。工商人员的《经营工商监管台账》从制度上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而业主自身的《进货台账》起到了自查作用。老成渝路简阳段,则是通过设专职卫生员、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在一定程度上为城乡综合环境治理起到了示范作用。

  短评

  抓住重点才能带动全局

  ■杨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理清重点难点,找准突破口十分重要。改善城乡环境面貌,要治理的顽疾就是“脏乱差”,而交通沿线、农贸市场则是“脏乱差”比较突出的地方。试问,如果一个城市的市场都无序,谈何城市风貌?如果交通沿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又破又脏,谈何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投资?

  资阳集中整治见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找准了突破口,抓住重点对症下药。在整治农贸市场方面,不仅加大投入抓硬件,新建多个农贸市场,还对农贸市场实行标准化改造、规范化管理。在治理交通沿线方面,则对公路、铁路、河道沿线治理规划和相关设施配套建设加以完善,将交通沿线垃圾收运处理、植树绿化、废弃建筑和设施清理等作为治理重点。

  资阳集中整治见成效的第二条重要经验,就是在治理同时,更加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治标还要治本。每个城市在开展综合治理城乡环境工作中,都要注意短期效应与长远效果相结合,把近期市场环境改善与规范化管理和远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更好地净化、美化市场环境,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