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安详走了 没辜负政委期望

  

他安详走了没辜负政委期望
当年,邓小平一句“不能让他走”,让这个北方汉子就此留在了四川,昨日——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歌声不是从哪个军队大院里传出来的,它来自建设南街16号一个老兵的灵堂。老兵叫赵桂芳。昨(4)日下午,这个当年邓小平说“不能让他走”的老兵,安详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赵桂芳”原来是个男人

  赵桂芳,原名赵贵方,1920年出生于河北曲阳,家里世代行医,他很自然地继承了家学。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还是学生的他按捺不住了,可是怎样才能加入八路军呢?当时,河北很多地方已被日军封锁,赵贵方那年17岁,对这个年龄段的男青年,为了避免他们参加八路军,日军审查得非常严格。

  两个月后,一个头上围扎着花布,良民证上写着“赵桂芳”的“女人”出现在日军查岗的卫兵面前,“她”顺利通过了日军的审查,从此走进了八路军的队伍。此后,“赵桂芳”3个字永远取代了他本来的名字赵贵方。

  挑水挑出来的爱情

  1939年,赵桂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这一年,他结识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刘文。

  刘文出生于书香门第,却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身手不凡,长相秀丽。他们认识的时候,刘文已经是正连级,而赵桂芳还是副排级,不仅职位低,就连个头也比刘文低。但刘文就偏偏看上了赵桂芳,赵桂芳眼睛不太好,身体也比较瘦弱,刘文就主动替赵桂芳挑水,这一挑,居然挑出了一段爱情,挑出了一个家庭。

  后来,孩子们问母亲怎么看上父亲时,刘文说,他非常有才气。

  邓小平说“不能让他走”

  赵桂芳的小儿子赵建伟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随老政委邓小平一起来到了大西南。当时重庆刚解放不久,刘伯承说要留下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来办学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赵桂芳在重庆创建了重庆卫生学校,并任第一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而当时他的妻子刘文已经调往北京,两人又都是北方人,以为可以回去了,没料到,老政委邓小平发话了,说不能让他走,现在人才紧缺,要他继续留下。就这样,他一直在重庆干到1957年,之后又被调回成都,负责成都医院的创建工作。而赵桂芳也确实没有辜负老政委邓小平的期望,一手创建出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

  邓小平的一句话,让他在四川扎了根。而在1997年,老政委去世的时候,赵桂芳默默地写下了“上太行,进大别,同悼老政委”的上联。关于下联,子女们说,由于当时“没有收拾好”,已经不记得了。

  编著《中国预防医学》

  1984年,赵桂芳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并没有闲着。

  他的经验告诉他,对于疾病的预防有时候比治疗更为重要。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老领导,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中。钱信中也觉得他的这个想法很重要,于是一锤定音,便让赵桂芳立即着手编著《中国预防医学》。当流感肆虐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佩服赵桂芳眼见的长远。

  早报实习记者杨法礼摄影华小峰

  有奖报料黄先生40元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