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岁古董房四世乐同堂

  

百岁古董房四世乐同堂
崇州发现一农户所居大院属清晚期民居,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房门前的大笼门子前两座石狮傲然而立、大堂屋屋檐下的“驼峰”浮雕工艺精美、彩色镂空雕花窗依稀能看见色彩斑斓,一条曲径通幽的回廊连接后院……“房屋具有明显的明清建筑风格,这样精美的旧式民居已经现存极为稀少了。”昨(5)日,崇州市文管所考古队的张志伟对该市街子镇双河村5组的一幢清晚期民居——胥家大院进行现场勘测。

  咦咱住的是古董房

  进入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向南一侧的大堂屋。“大堂屋在以前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现在只是用来堆放一些杂物。”对于大堂屋在历史岁月中曾经的辉煌,年近70岁的大院主人胥建中曾听家中长辈讲起,“大、小堂屋里原来均有一块牌匾,听说是官家所赐。”不过,随着年代久远,两块牌匾早已不知所踪。不过,透过堂屋前镂空雕花窗以及木梁祈福柱上一幅幅人和景栩栩如生的浮雕,依然能感受到这幢具有百年历史的民居当年的风光无限。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时候,我们的考古队员走村入户,发现了这幢清晚期的民间豪华建筑。”张志伟说,胥家大院堪称一幢民间的“古董房”。胥大爷听了又惊又喜:“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了,现在四世同堂一大家人每天在屋里进进出出,只知道这房子有些年头了,可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古董房’!”

  唉拆了“古董”修新房

  胥家大院入门处的竹林一侧,两只石狮屹立在一座小院前。“最早的时候,石狮所在位置就是位于胥家大院门前的大笼门子。”遗憾的是,上世纪80年代时,为了修建新砖房,家人便拆了大笼门子,改建成了眼前这座独家小院。看着如今独单屹立的石狮子,胥大爷有些心疼了。“原来,大笼门子门柱上刻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题词。木柱上还雕刻有一对木狮,木柱底部还立有一对石狮,那简直是八面威风!”“这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大院。大院南侧就是最为重要的大堂屋,西侧是厢房。屋檐下的一条‘之’字形走廊将南西两侧连接,直入后院。”张志伟说,大堂屋和厢房建筑格局基本保持原貌,但走廊后侧的后院因为年久失修,早已被主人拆毁,重新修建成一排排水泥房。

  胥大爷说,根据手抄本族谱记载:胥氏祖先,来自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才迁家至此。到十世祖胥南山时,经过两代人努力才修建起了这座漂亮的民居。

  崇州市文管所所长何树全表示,胥家院子的建筑风格,集官宦人家、富有民居(地主)和手工业户之特点于一身,其建筑风格和房屋布局,有着明显的明清建筑遗迹,是一处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且现存极为稀少的旧式民居,对研究崇州在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化有一定价值。

  早报记者郑其摄影方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朝闻网www.17morning.com)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