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光荣永远属于新一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7:43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每个时代的新一代似乎都注定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新一代承启着前一代与后一代。

  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刚刚落幕,关于“90后”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在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中,由4位“90后”小将组成的中国队以3分52秒19的成绩不但勇夺金牌,而且将原世界纪录提高了0.5秒。“她们背着火箭!”国外传媒如是说。“神奇!不可思议!超水平!”,就连对她们了如指掌的中国游泳队总教练张亚东也这样形容她们的表现。

  在网络和舆论空前发达的今天,“90后”已仅仅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而且在本意上指称一种文化现象。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甚至与“80后”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被称为“新新人类”。

  文学评论家谢在顺曾指出:“这群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从某个角度说,还处在被呵护、被教育的时代,但由于整个变革中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他们普遍地早熟,从一开始,就乐意成为消费社会、技术时代的宠儿。”的确,1990年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效已然明显,中国开始进入信息时代,“90后”的生活环境空前优越,没有政治动荡,没有大的经济波动,这些都本应成为“90后”成长的沃土良园。然而,城市中的“90后”渐渐远离“大院”内集体游戏的欢愉,在分隔的楼房空间中沉湎于网络的虚拟;乡村中的“90后”也远离了稼穑之苦的体验,转而迷失理想地埋头学习。一般来说,他们的生长环境较前几代人孤僻,除父母外,多数人的亲情观、感恩观相对淡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90后”既是被家庭至为宠爱的一代,也是被社会热切关注的一代。

  其实,我们今天对“90后”的热议,正如几年前我们对“80后”的关切一样。尽管“80后”亲眼见证过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目睹过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但时代的特殊性造就了他们人格的多重性,也曾有人忧虑地称之为“垮掉的一代”。然而,稍加回溯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个社会对于“70后”和“60后”,又何尝没有过纷纭的褒贬?岂料,曾经的“问题青年”,今日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同样,“70后”在或追随或批评“60后”的路上昂首向前;“80后”,也随着“5·12”汶川地震和奥运圣火护卫战中不同凡响的表现改变了社会对他们的判断;“90后”,至少从此次世锦赛具有代表意义的非凡壮举来看,毫无疑问地正在成为创造这个时代的新生力量……

  反观历史和现实,我们不得不点头称叹:如果两千年前的孔子看待后来人的发展,恐怕也得惊骇动容;如果上世纪90年代初的出生者看待仅三五年后的后来人,也未必会在基本的生活理念上有多少认同。时代与我们开起了玩笑:我们刚刚在前一代人忧心忡忡的目光中对自己赞扬嘉许,旋即又开始对后一代人的自我欣赏变得咋舌不已。

  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每一代人的身上都烙上了时代进步的印记。就以在本世纪初出生的孩子为例,他们好奇地拥有了自己的博客空间,有自己的QQ联系方式,有网上购物的经历,有与同龄人交谈的网络语言。这样的生活环境,可能较“90后”的成长环境将伴生更多的教育问题。然而,正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人喊出“理解万岁”一般,今天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不断地引导,对新生一代特有的叛逆、自信等个性予以肯定。对于未来的时代而言,承重的永远是新一代。现在我们多加深思的,已并不限于对“90后”在能力、勇气与内涵方面的发现。因为,对于每个时代自己的宠儿,我们都须更加关注:新一代如何被时代造就,新一代又将如何重塑时代。

  姜飞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